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7篇
  免费   3篇
各国政治   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5篇
法律   40篇
中国共产党   100篇
中国政治   137篇
政治理论   43篇
综合类   4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9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环境中的景物描写作为典型环境的构成要素对于典型人物的塑造很有意义。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的景物描写,不但对塑造贾宝玉、林黛玉等典型人物起到了重要作用,还让读者嗅到了整个时代的文化气息。  相似文献   
2.
清时戏剧作家洪昇著述等身,除传奇名作《长生殿》外,还有多种传奇、杂剧和诗章,更有人甚至考证其为《红楼梦》原著者,曾雪芹只是“披阅增删”而已,这当然不是定论。他自凭学优才赡轻蔑他人诗作说:诗应如龙,而他人诗作无头无尾,连鳞、爪也没有,故非龙也非诗。当时有一个无名的小司寇(官职)却不买账,讥笑洪昇说:诗乃神龙,只能见其首而不见尾,有时在云中只露一爪一鳞,怎能见其全貌呢?后人就以“神龙见首不见尾”比喻有才能者往往行踪神秘,不轻易露出真相。  相似文献   
3.
《新闻晨报》有篇回忆1987版《红楼梦》拍摄经过的文章,说当年这部电视剧,从计划,选角到拍摄结束,前后花了近5年.  相似文献   
4.
赵炎 《廉政瞭望》2013,(22):48-49
发飙,指一个人不该发火时爆出的怒火,有故意性质。在众多读者的印象中,《红楼梦》里的贾母是个温和慈祥、富贵尊荣的老太太,很难想氖她也会发飙。但在小说里,她确实发过飙。第四十六回“鸳鸯抗婚”的桥段里,老太太发飙了,而且飙得很有学问,其中的补台艺术、耻感文化在柔性管理中的妙用,尤其值得赞一个。  相似文献   
5.
周思明 《民主》2012,(1):43-44
读王蒙近期推出的传记作品《一辈子的活法》,让人想起《红楼梦》的一句话,“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读此书,全书以王蒙式的独特语言。痛快淋漓地讲述了作者77年来跌宕起伏的岁月故事。“历练是银。活法是金.遭遇是外在的.而活法全在自身的选择”,经典诙谐的表述,立体地展现了这位文学天才潮起潮落、几沉几浮、慷慨激昂的成长轨迹,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性情、诚善意的智者、作家及其眼中的文坛、  相似文献   
6.
1973年12月,中国历史上发生了一次不寻常的事件。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北京与沈阳、南京与广州、济南与武汉、福州与兰州八大军区司令员相互对调。这件事情不但在国内产生巨大影响,在国际上也引发了各种猜测。  相似文献   
7.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3,(3):78-78
年度报告"你的年度报告我看了。""怎么样?""和《红楼梦》有一拼!""我的文笔有那么好?""不,满纸荒唐言。"评价法官:"知道市民对你的评价吗?"贪官:"知道。有一年春节,为了表明我清廉为政的决心,请人写了‘来客欢迎’,‘送礼不要’的对联贴在门口。  相似文献   
8.
2010年5月上旬,当时的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对我国进行了非正式访问。与此同时,朝鲜血海歌剧团创作的大型音乐歌舞剧《红楼梦》也在北京上演。这被国际社会看作是金正日带给中国人民的一份厚礼。这部堪称代表当前朝鲜最高艺术水准的歌剧,不仅凝聚了朝鲜两代领导人金日成和金正日父子50多年对中国名著的情缘,而且是由金正日亲自指导完成的。  相似文献   
9.
门子自然是《红楼梦》中的那个门子。门子的“说”,自然是指贾雨村在断“薛蟠打死冯渊”一案时,他对贾雨村所说的那番话,致使贾雨村“一改初衷”,胡乱地判了“葫芦案”。而门子的“不说”,则是指他保持沉默,对一切装聋作哑,视而不见。  相似文献   
10.
刘仓 《党史文汇》2012,(8):4-10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思想文化领域发生了一场对胡适思想的批判运动.这场运动发端于1954年10月的《红楼梦》研究批判运动,到1955年11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央宣传部关于1955年1-9月份的主要工作给中央的报告》后基本结束.这场批判运动因其广泛而深远的影响至今仍然牵动着学术界的神经.否定和肯定这场批判运动的争论不绝于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