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3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无论生前如何指点江山,也无论如何激扬文字,都难免一死,难免“一棺附身,万事皆休”。当年,苏秦作为战国时期的纵横家,是何等的春风得意。他依靠三寸不烂之舌,赴燕,燕昭王十分宠信;居赵,被封为武安君;人齐,被任为相国;游说六国合纵御秦,又使秦不敢东向扩张……  相似文献   
2.
《法制博览》2008,(13):53-53
苏秦,字季子,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的纵横家,为“合纵”派的代表人物。但他发迹之前,没有人看得起他,甚至连父母、妻子都轻视他。  相似文献   
3.
云蒙遐思     
云蒙一带山,有一点险。它的耸峻,画里见过似的,是李唐的《万壑松风图》。山石攒聚,大而尖峭,以昂仰的姿态插向天。真是天地之骨。一个画家到了这里,满眼该是粗细之线、浓淡之墨吧。要画它,宜用大斧劈,舍此皴擦,别无办法。骷髅皴只适合去画玲珑湖石,在这里用不上。王摩诘写过《山水论》,明白巅、岭、岫、崖、岩、峦、川、壑、涧、陵、坂的异同,所谓"粗知山水之仿佛也"。云蒙诸峰,平夷顶尖者、峭拔相连者、有穴者、峭壁者、悬石者、形圆者、路通者、两山夹道者、两山夹水者、似岭而高者、极目而平者,具状不一,皆能得睹。纵目都是这样的山容,是叫人惊心的!仇英、石涛画山,圆转流美、秀妍艳爽之中,又含一段风骨,最为我喜欢。粗犷的笔痕、凝重的墨色,由大自然的法度中来。我放胆说一句,观云蒙而知天下山。  相似文献   
4.
王宝成 《各界》2014,(11):33-34
秦之败亡,人皆言败于严法刻刑、横征暴敛,尤以焚书坑儒最为人诋毁。秦始皇看起来与诸子为仇,其实不然。汉武帝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整齐人心,国家得以大治。实际上秦始皇之统一六国,先从纵横家之说,至有张仪“…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孟子·滕文公》)的局面,后从韩非、李斯之策,  相似文献   
5.
战国时期非儒家学派的《诗》学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时期非儒家的诸子各派都有各自不同的《诗》学思想和用《诗》态度。墨家将《诗》仅作为文献与史料,表现出理性的《诗》学观念;道家的《诗》学思想较复杂,他们追忆周代传统文化中的《诗》,而对旧法世传之史、邹鲁儒士和百家诸子的用《诗》则给以批判;法家对《诗》秉持直接反对和否定的态度;纵横家则表现出了明显地将《诗》作为格言警句来达到说服人主的功利心理。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诗经》学史上从未有过的《诗》学思想的分化状态,这也正是汉代学者在统一《诗》本、建立新的《诗》学体系上显得步履艰难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非常熟悉《孟子》一书,一九0二年,他在韶山南岸私塾发蒙时,就读于《孟子》。《孟子》中很多精辟且富有哲理的话,在毛泽东的一生中都有影响。毛泽东经常在他的著作和谈话中引用孟子的话。  相似文献   
7.
恨一个人,窃听 在古代,最早玩出点技术水平的窃听发生在战国时期。秦惠王有个弟弟叫樗里疾,非常聪明,外号“智囊”,在秦惠王面前很得宠。可好景不长,纵横家公孙衍到了秦国,秦惠王对他着了迷,信任日隆,这让樗里疾感到地位受到了威胁,于是便打起了窃听的主意。  相似文献   
8.
汉赋起源历来众说纷纭,聚讼不已,主要原因是研究者把体制复杂的汉赋作为一个整体来观照。费振刚分汉赋为汉大赋、骚体赋、散文赋三类并各自溯源,然根据汉大赋在结构、文风、句式、主旨等方面对战国纵横家文的继承,汉大赋不是源于荀宋赋,而是源于战国纵横家文。汉大赋的产生,是汉初纵横家为了适应时局向辞赋家进行角色转换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鬼谷子》、《战国策》为分析文本,考察纵横家流派的联盟思想及其影响。纵横家认为,在无政府条件下,国家追求安全的唯一途径是权力最大化;但国家的最终目的并非成为霸权,而是成为体系本身,即以统一化国际无政府为国内等级制。他们从体系层次和国家层次上进行战略分析,并从个人层次上揣摩君主的心理与好恶而实施游说,对联盟困境有独到的思考。他们根据国家所处的地位为其量身定做战略:超级大国兼并为主、联盟为辅;中等强国应建立以自己为首的联盟;至于小国,则逢迎、制衡各有利弊。这种个体主义和单元层次分析以及多线性动态分析方法,对现代国际关系理论研究极富启发;其外交实践经验,对中国的崛起也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汉初与战国时期较为相似的政治环境是当时纵横家活跃的原因。蒯通、邹阳及公孙豸矍的游说活动表明了纵横家学说在汉初的复兴。这个时期的纵横家一方面继承了战国末期纵横家擅长“权变”的传统,另一方面又有了融通儒学的新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