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8篇
中国政治   10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是每一种民族的歌声,都能成为一种人类的文化: 不是每一种民族的服饰,都是穿在身上的史诗; 不是每一个地方,都有包容万象之美,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 这里有体现了“和”的哲学的侗族大歌,这里有用美丽回答苦难的坚强的苗族,这里有诗意地栖居的历史风景,这里有古代中国的精神缩影。这里的30多个民族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2.
3.
《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第十八专题指出:"以共建‘一带一路’为实践平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从我国改革开放和长远发展出发提出来的,也符合中华民族历来秉持的天下大同理念,符合中国人怀柔远人、和谐万邦的天下观,占据了国际道义制高点。""天下观"主要蕴含推己及人、天下大同,以和为贵、讲信修睦,求同存异、美美与共等价值内核,因其超越了时空、地域、种族界限,故而在历史中得以积淀,在传承中得到创新,在碰撞中实现融合,时至今日愈发璀璨夺目、熠熠生辉。  相似文献   
4.
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绵延不断、经久不衰,在长期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人民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以及精神品质。今天,"和"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重要理念;和平的思想已经深深地积淀在中国人民的民族性格之中;"和而不同"已经成为人类构建命运共同体应有的文化基础、共同的文化底蕴。只有"和而不同",才能最广泛地凝聚和发挥一切智慧和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使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凝聚用之不竭的巨大活力、提供取之不尽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5.
2月4日晚,璀璨的烟花点亮“鸟巢”上空,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为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冬奥盛会拉开序幕。五环旗下,“小雪花”凝聚成“一朵大雪花”的浪漫故事,化作五洲四海“美美与共”的永恒乐章。冬奥梦与中国梦历史交汇。当“二十四节气”的倒计时归零,短片中飞舞的雪花似乎飘进“鸟巢”,一场浪漫之旅开启。  相似文献   
6.
作者从文化角度向美国宗教界和学术界阐述了中国的和谐理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即不同文明应求同存异,和谐共处;不同文化要彼此尊重,相互沟通、理解.否则,只会挑起文化紧张、文化焦虑甚至文化对抗.  相似文献   
7.
笔者近日参加了一个讨论会,是业内资深前辈与年轻律师进行的座谈。对当中一段对话印象颇为深刻。有年轻人问:“律师行业竞争激烈,作为新人应该如何与老律师竞争?”话音未落,会场已响起一片会心笑声。  相似文献   
8.
伍萱 《廉政瞭望》2023,(13):86-87
古韵传千年,酒香飘万里。法国当地时间7月10日,以“香遇世界和美共生”为主题的2023年五粮液“和美全球行”启动仪式暨法国站活动,在巴黎盛大启幕。中法两国,向来是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典范。法国是著名的葡萄酒之乡,而中国的白酒文化也历史悠长。作为中国民族品牌的著名代表,五粮液始终坚守“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的价值主张,与法国开放包容调性高度一致。  相似文献   
9.
丝绸之路是"一带一路"的文化符号,在文化经济意义上,"一带一路"是一项恢弘的文化产业。首先,"一带一路"弘扬丝绸之路的遗产,尊重保护丝绸之路上多样性遗存和文化,把丝绸之路精神升华为全球化时代的利益、责任、命运、文化"共同体"情怀;其次,"一带一路"建设与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相互促进,为各国人民带来财富和就业机会,为各国文化营造共生共荣的美丽生态;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文以载道,"一带一路"改变西方主导的国际关系的思维和视角,"共商、共建、共享",存异并弘,引领美美与共的人类文明新观念。  相似文献   
10.
胡祥华 《当代贵州》2011,(27):21-21
来到贵州参加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感受到贵州人民人人都是主人翁,无论市民、干部、运动员、志愿者,精神面貌都很好;无论是比赛项目,还是表演项目,都有浓浓的民族团结和谐的氛围。在大联欢现场,一进入大联欢场地观山湖公园大门,就感受到来自群众发自肺腑的真诚与热情、来自民族民间的文化魅力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