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篇
  免费   2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5篇
外交国际关系   11篇
法律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1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宪 《东北亚论坛》2013,(3):72-80,128
当前中方对日、对韩货物贸易都存在巨额逆差;两个逆差都与贸易转移有关;都与商品档次差距有关;都需要用并不稳定的对美贸易顺差弥补。但在遭遇贸易壁垒方面、隐性逆差等方面两者存在区别。深思熟虑的产业升级换代,贸易政策创新,投资政策调整,保持汇率稳定等措施有助于同时减少两个逆差。适度放开对韩两用物项和技术出口,以温室气体减排要求为手段迫使日方让步等可以分别用于减少对日、对韩逆差。中方贸易逆差既是危机,也是机遇。  相似文献   
2.
覃爱玲 《南风窗》2013,(13):72-74
尽管墨西哥对华贸易逆差近年来大幅上升,墨西哥新总统仍对中国传递出强烈的友好信号。然而,相比墨西哥对中国巨大的经济企盼,中国对墨西哥似乎更多基于政治考量。墨西哥国内舆论普遍认为,中墨目前的贸易关系,是中国单边获利的。不难理解,过去几年,在这种不满中,墨西哥成为发起对华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3.
记者:这一轮全球金融危机中,一些发达国家将国际收支失衡作为引发危机的成因。您认为,国际贸易平衡是一个伪命题,那么国际贸易领域的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王国刚:19世纪以来,国际贸易领域中就没有一年发生过各国和地区的对  相似文献   
4.
也门进出口贸易情况 也门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在1990年5月南北也门实现统一后的前几年,每年进出口贸易总额一般只有几亿美元,此间的贸易虽逐年增长,但一直处于逆差状态.  相似文献   
5.
2007年下半年至今,越南金融出现了较为动荡的局面.其表现为:通货膨胀居高不下、越盾贬值、股票和房地产暴跌等.其中,通货膨胀是导致其他一系列负面经济情况产生的根源.造成这次金融动荡的原因,除了受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外,还与越南政府的宏观经济调控不力、外贸逆差急增、投资效果差有着极大的关系.面临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越南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对应措施,这些措施已逐步取得成效.越南经济发展的潜力无疑是很大的,但是越南经济能否稳步、顺利地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及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国家的社会职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国家的社会职能在世界各国国家职能结构中的扩大和膨胀,对当代国际关系产生了越来越深刻的影响.研究国家的社会职能及其对当代国际关系的影响,对我国制定更积极的外交政策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服务贸易近年来发展迅速,政府也将出台系列政策进一步扶持服务贸易。但是,中国服务贸易在良好的发展态势中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本文分析了近年来中国服务贸易的状况,指出了其在发展过程中必须注意并解决的几个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8.
日本化解贸易摩擦的对外经贸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后随着日本经济竞争力的恢复,日本对美出口开始快速增加,1965年,日本首次出现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其后整个对外贸易也出现顺差,并且连年累积,其数额越来越大。与日本相对应的美国贸易收支却在1971年出现逆差,这是此前80年来从未有过的现象,从此连年持续赤字。美国贸易赤字的主要原因是对日贸易逆差,美国对日本的逆差1965年为4.4亿美元,到1969年增加到15.6亿美元,1972年迅速增加到49亿美元;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美日贸易逆差迅速增加,1987年已高达598亿美元;在整个上世纪90年代,美日逆差基本上是在500亿美元上下波动,到1998年达到创记录的63…  相似文献   
9.
失衡的调节对失衡双方意味着什么?失衡的调整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的核心命题,也必将对国内的经济政治产生重要影响。失衡双方国内既得利益集团对调整必将采取抵制态度以维护自身小群体的利益,其集体行动将迫使各国政府在国内面临巨大压力。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正不断向纵深发展。高校教职工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心理震荡”,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社会心理反应。我们必须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对社会心理加以调控,以促进高校改革工作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