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唐高宗继位后一段时间内,唐朝和高句丽之间维持了一段相对和平的时期,高旬丽再次遣使称臣,但这种称臣的诚意大概连他们自己也不信。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有非常完备的行政监察体系,虽然没有群众监督行政及其官员的专门法律和制度,但统治者通过民间采风、鼓励百姓上书告诉、设置非常诉讼制度与民申冤、以及遣派官员出巡考察等方式,了解民情,倾听群众呼声,在保证政令畅通的同时,也间接地收到了民众对官吏进行监督的效果。但是,在君主专制体制隙缝中生成的民监官,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法律监督,它缺乏民主的根基,法制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晚清外交适逢千古未有之变局,外力冲击日益严重,社会转型日渐剧烈,国人对近代外交的认知日加深化。随着清季社会的变迁,清廷遣使驻外经历了从最初的抵拒,到不断地变通、调适,最终与国际社会接轨的动态变化过程。本文拟对此做一系统探讨,以见晚清社会变迁于遣使驻外的助推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耀华 《各界》2011,(9):45-47
长平之战,秦昭王强令白起撤兵之后,形势的发展却出乎意料。当初秦昭王答应韩、赵的求和是有条件的,就是“割韩垣雍、赵六城”。秦国退兵后,韩国如约向秦国献出了垣雍,赵国却反悔了,不但没有割让六城,而且还遣使齐国,欲联齐抗秦。秦昭王知道自己被赵国耍了,气得暴跳如雷,立即下令自起率兵伐赵。  相似文献   
5.
唐代虑囚使职系统的演进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玺 《求索》2008,(1):206-210
司法机关审断淹滞造成的囚徒羁留问题是唐代频繁遣使外出虑囚的根本原因,“虑囚”包含省录、宽宥、疏狱三重内涵。唐代设置中央职官充使虑囚和地方分道遣使虑囚两大系统,按覆地方刑狱。使臣接受差遣赴诸道州县理问囚徒,疏决囹圄,在承旨巡查司法审判的同时,承担疏导冤滞系留、监督地方行政、稽考官吏政绩以及体察民情疾苦等诸多社会职能。各系统虑囚使臣与地方司法机关相互牵制,协作互动,成就了中国封建法制的空前繁荣时代。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