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11篇
中国政治   9篇
政治理论   3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乡镇强,则郡县治;郡县治,则天下安。建设好乡镇党委书记队伍,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否在基层有效落实,关系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关系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相似文献   
2.
党的94周岁生日到来之际,全国优秀县委书记表彰会在北京召开。102名优秀县委书记走上领奖台,接受党和国家的隆重表彰。这体现了党中央对县委书记和县域治理的高度重视,也是对广大党员领导干部的巨大鼓舞。“郡县治,天下安”,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和国家政权结构中,县一级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如果把县级党委称作执政兴国的“一线指挥部”,县委书记就是“一线总指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县委书记这支队伍的建设,从举办县委书记研修班,到表彰优秀县委书记,就是为了引导和推动县委书记在发展经济、保障民生、维护稳定、促进长治久安中发挥更好作用。  相似文献   
3.
段振国 《共产党人》2004,(17):10-11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经济是经济体系中最基本的层次和最完整的经济单元.它是以城镇为中心.农村为基础,由多种经济成分有机构成的一种行政区域经济.具有明显的综合性、开放性和相对独立性,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必须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做文章。  相似文献   
4.
《同舟共进》2015,(2):3
社会的发展,落脚点在个人;国家的治理,立足点在基层。从古至今,治国理政都离不开一个关键词:基层治理。"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基层是矛盾问题的交汇地。"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一方面,基层干部在工作中承担相当的责任和压力,存在干群矛盾隐患;另一方面,压力型体制的限制让基层治理难度重重,政府维稳与民众维权的矛盾使基层治理常常陷入"双维困境"……  相似文献   
5.
汉武帝开通西南夷,先后设置了犍为、牂柯二郡,贵州被纳入汉王朝的行政区划。其中牂柯郡共领十七县,有的在今贵州境内,有的只辖及贵州的部分地域。且兰是牂柯郡治所在地,汉阳县治曾为南部都尉治所。在汉代的牂柯郡内,现今发现了大量的汉墓群。这些汉墓群所分布的区域,与历史文献中的牂柯郡的范围基本一致。出土的众多文物,从一个侧面说明汉代的牂柯郡主要在贵州境内,而牂柯郡治应在安顺宁谷一带。  相似文献   
6.
张学军 《新东方》2005,(3):39-43
"郡县富、天下安",县域经济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层次,是宏观与微观、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的结合点,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国民经济承上启下的特殊经济系统。加速壮大县域经济对于全面推进小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此,如何加速县域经济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容回避的问题。我们认为,在谋划县域经济发展中,有几个关键性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7.
正古语云:郡县治,则天下治;郡县安,则天下安。乡镇基层的治理成效决定郡县乃至天下的长治久安,更决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面对乡镇基层人口众多、人文复杂、社会矛盾凸显、经济社会发展任务重、财力运作困难、历史遗留问题多等实际困难,广大乡镇党政领导班子成员能在当地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乡镇党政"一把手"的带领下,严格按照上级的部署和要求,不气馁,不退避,在工作中拧成一股绳,在经济发展、社会维稳、应急处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为推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不  相似文献   
8.
郡县治,天下安。县域治理水平的高低,不仅事关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也会影响到全国大局。近年来,随着城市化以及大规模开发建设的推进,各类社会矛盾相对多发、交叉叠加。桐乡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人员、物流往来频繁,社会领域的一些问题早发先发,传统的治理机制和方式面临着严峻挑战。针对新情况新问题,2013年以来,桐乡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探索构建"法治、德治、自治"基层社会治理模式(简称"三治"),取得了明显成效,为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9.
钟其 《观察与思考》2011,(10):10-17
我国历来注重县治,无论是传统社会中的“政不下县”,还是近代强调地方自治的新县制改革,抑或是当代县域的党政治理模式,县级政权都拥有比较完整的国家治理功能。  相似文献   
10.
吕倩 《学理论》2010,(27):140-141
分封与郡县是中国传统社会理论中两个重要概念。自秦汉以来,中国历代政治家、史学家关于"分封"与"郡县"的争论不断,足见从分封到郡县这一社会制度转型的重大意义。历史上不同阶段的分封、郡县优劣之争和当代学者关于此问题的论述,为有关分封、郡县的优劣思考提供了理论基础,并启发了有关分封、郡县之辩的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