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2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52篇
中国政治   25篇
政治理论   13篇
综合类   8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田芝 《团结》2005,(2):38-38,41
现在的初中语文课本,还选着一篇文章,叫《送东阳马生序》。名文不厌百遍读,这篇传诵数百年的文章随着时间的进程,不仅不失其永恒的魅力,而且总是给人新的启迪。文章的作者宋濂,字景濂,浙江浦江人。文章的最后一段,说明了此文的缘起。他的金华府同乡东阳人马君则,去拜见他,写了一封很长的信作为见面礼,藉此向这位德高望重的老前辈请教问学,还告诉他自己将回东阳一趟,去探望老家的亲人。这位同乡后辈的举动,深深地打动了这位老前辈的心。于是,宋濂展纸渍墨,写下了这篇送行的赠序。一位在国子监读书不过两年时间的后辈,一位后生小辈居然获得这…  相似文献   
2.
1941年5月至1945年4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普遍开展了一场“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在此期间,中共中央南方局也按照党中央部署,结合党在国统区工作的实际,在南方局机关及所属党组织中开展了整风学习。周恩来、董必武等老一辈革命家率先垂范,带头联系实际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通过干部学习报告会、讨论会等多种形式,系统总结党领导革命斗争以来的实践经验与教训,开展严肃认真而又“和风细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和领导才干,增强了党组织的战斗力,推动了国统区党的工作的全面发展。收入《周恩来选集》的《怎样做一个好的领导者》,  相似文献   
3.
重读红三团     
今年,是中国工农红军闽南独立第三团成立75周年暨重整武装70周年。由于红三团的成立、重建地点都在漳浦,开展革命武装斗争范围也基本以漳浦为中心的靖、和、云、诏、龙、澄等县,因而关于红三团的事迹,在闽南特别是在老区大县漳浦,影响是巨大的,以至中年以上的人,习惯都把参加过一些革命活动的,乃至为革命活动提供  相似文献   
4.
《世界公民观点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是1784年康德60岁时写的一篇论文。康德一般不大谈论历史,但是在这篇论文中,康德可以说第一次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历史观。因此,通过研究康德在这篇论文中所表达出来的历史观,无疑对理解18世纪启蒙思想家们的历史观有直接的帮助。而且,作为德国古典哲学奠基人的康德,其历史观也深刻影响了黑格尔,通过黑格尔又对马克思的历史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申立国 《奋斗》2012,(1):44-46,58
毛泽东的“使论”是深刻阐述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不朽著作,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它系统全面、深刻精辟地阐述了事物的矛盾法则和矛盾运动的规律。阐述了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及认识的发展规律,深刻揭示了唯物辩证法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精髓。  相似文献   
6.
近日重读了对中国新文化发展具有指导意义的经典文献: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中共中央作出的关于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决定》,把文化的发展和繁荣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文化创造、文化价值,提升到凝聚民族精神、增强国家实力的战略高度,这是前所未有的一个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7.
2012年伊始,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吸引了包括大陆媒体在内的众多媒体。1月14日,选举结果揭晓,马英九再次当选。回首近二十多年走过的路,尽管不无曲折,但台湾经济社会的进步是有目共睹的。探讨台湾的进步是个太过宏大的命题,在选举尘埃落定后重读《野火集》时,我对此又有了些新的感  相似文献   
8.
从2011年9月17日开始,一场“占领华尔街”的民众抗议活动在纽约爆发,矛头重点指向华尔街的“贪婪”,政府“不负责任的放纵”,以及高失业率、分配不公等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9.
“骂孔子”,是鲁迅的原话。鲁迅一登上中国现代新文坛就开始了“骂孔子”。鲁迅“骂孔子”集中于三个时间段即1918-1919年、1923-1926年、1933-1935年。鲁迅在这三个时间段写的小说与杂文中有七八十篇涉及“骂孔子”。鲁迅“骂孔子”是因“厌恶和尚,恨及袈裟”,骂的重点对象是打着倡导尊孔读经旗帜而心怀别样目的的“权势者和想做权势者的圣人”。意在“推开古人,将自己的真心的话发表出来”,诉求“立人”之终极关怀。重读鲁迅“骂孔子”,拟用鲁迅的批判精神,对鲁迅“骂孔子”重新加以审视,抉择出“必将保留的和不必保留的”,以提升善于传承孔学——国学人文精神的本领,汲取于今建设与繁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所需的养分。  相似文献   
10.
重读宋琬     
清朝初年,诗坛享有盛名且公认为领袖的人,莫过于“南施北宋”。施指施闰章,宋则是山东莱阳人宋琬(1614-1674),字玉叔,号荔棠,顺治四年进士,于顺治十年岁尾出巡陇右,任兵备道佥事来天水。临行之际,门生、师友纷纷送行,诗人王熙写下了诚挚的诗篇对宋琬西行寄予了厚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