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5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避讳是中国历史上一种特有的文化现象。它淆乱了古代文书 ,给人们阅读和利用历史文献造成许多人为的障碍。但如能掌握其规律而加以利用 ,亦有助于史学及历史文献学的研究。陈垣经过精心研究 ,写出《史讳举例》一书 ,为我国避讳学的建立 ,树立了一块丰碑。  相似文献   
2.
艾斐 《先锋队》2015,(1):20-23
作风建设常态化的关键步骤在于:既要秉持为民、务实、清廉的精神风貌与理想追求,又要坚持走群众路线,拜群众为师,替群众着想,为群众服务,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彰显公仆本色,提升执政能力,促进改革发展。一、但有清气满乾坤自从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党风、政风和整个社会风气明显好转。不但高档会所关了,公款吃喝少了,而且即使是社会性的豪华宴筵与奢靡消费也大有收敛,由是而致清新廉洁之风骀荡大地,拂动心旌,  相似文献   
3.
1959年初,已近80岁高龄的国学大师陈垣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对陈垣的入党申请非常重视,立即研究,很快就批准了他的入党申请,并在这年1月28日接纳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这位经历新、旧两个社会的高级知识分子、享誉中外的老一辈史学大师,  相似文献   
4.
陈垣,我国当代著名国学大师,史学家,教育家,在宗教史、元史、考据学、校勘学等方面成绩卓著。他早年学医及执教期间发表不少医药卫生及医学史的研究论文,被誉为中国医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在法医学方面,他于1908-1909年在《医学卫生报》发表《洗冤录略史》《吉省新设检验吏》《奏设检验吏已咨行到粤》《美医剖验交涉命案》等文章,呼吁建立现代法医学检验制度,其中《洗冤录略史》是对我国法医学史研究有一定影响力的早期著作,因此,陈垣应被视为我国法医学史研究的早期学者之一。  相似文献   
5.
1 辅仁大学是由天主教会设立的. 1911年,中国天主教界知名人士、江苏丹徒人马相伯和北平人英敛之鉴于天主教在中国仅有两所大学,上书罗马教庭,请才高德硕之士,来中国增设公教大学,发扬中国文化,介绍世界知识.后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计划未能实现.  相似文献   
6.
华嘉 《民主》2012,(5):20-21
陈垣是我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教育家,在二十世纪中国史学发展过程中作出了卓越贡献,他在宗教史研究上成就空前,在元史研究上超越前人,有继往开来之功,而且在历史文献学方面卓有建树,在目录学、年代学、校勘学、避讳学、史源学诸多领域发前人所未发,取得了开创性成就,饮誉海内外,被称为"中国近代之世界学者",毛泽东曾称他为"国宝"。  相似文献   
7.
王震亚 《民主》2012,(10):21-24
古人云:"经师易遇,人师难遭。"(晋·袁宏《后汉记·灵帝纪上》)在20世纪的中国教育界,却有一位堪称经师与人师合一的史学家陈垣(1880—1971)。陈垣,字援庵,广东新会人。从前清、民国到新社会,可谓历尽沧桑;从曾经的基督教徒到共产党员(1959年入党),又能与时俱进;20世纪50年代,被毛泽东誉为"国宝"。不为乾嘉作殿军陈垣既不同于陈寅恪,系名门之后,有家学渊源;亦不同于胡适等人,有游学欧美的经历;完全是靠持之以恒的苦读,得以自  相似文献   
8.
很多人都知道北师大的校训"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是由启功先生书写的,但少有人知道,这八个字还是启功先生总结提炼的。他用70年的"学"和"行"践行着这八个大字,向世人诠释着做学育人的真谛。终身从教30多年前,我在西城区福绥境房管所工作,那时  相似文献   
9.
大师的素心     
<正>1929年,吴组缃考入清华大学经济系,次年转入中文系。毕业后,在清华研究院继续学习。读研究生期间,他曾选了国学大师刘文典的六朝文学课,在学期作业中,他骂六朝文学是娼妓文学,刘教授非常生气,就给了他一个不及格。但刘教授同时也托人带口信给他,只要他改变观点,就可以过关。当时,吴组缃已经结婚生子,全家要靠他的奖学金生活。一门课不及格,就意味着拿不到奖学金,而拿不到奖学金,全家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10.
千古师生情     
陈智超 《民主》2008,(1):34-36
2005年初启功先生逝世时,我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为文纪念,题目就是《千古师生情》。现在我们纪念柴德赓先生百年诞辰,我这篇文章,也是以他和陈垣先生的师生情谊为主要内容,考虑很久,题目仍采用《千古师生情》。因为陈柴与陈启的师生情谊,完全可以媲美,值得后人珍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