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中华民国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批评家陈西滢等人称作他的“污迹”。在人们的印象中,鲁迅耿介、倔强,你也许无法想象,他曾沉于下僚十余年,试图扮演好恪尽职守的公务员角色。而这一切真实地发生过。  相似文献   
2.
杨成 《人事天地》2007,(12):34-35
从1912年到1926年,鲁迅在教育部任职长达14年,这段经历被其对头、批评家陈西滢等人派作是他的“污迹”。即使鲁迅为此同陈西滢论战,针锋相对,但仍解脱不了身后的非议。鲁迅经历的一段官场岁月,也成为研究者有意无意回避的一段历史。  相似文献   
3.
张彦林 《各界》2013,(10):11-14
陈西滢,名源,字通伯,笔名西滢,师友常以通伯先生称之.他十余岁赴英求学,历时十载,得到泛游欧洲寻觅才俊的蔡元培赏识,随邀聘为北京大学外文系教授.在北大他与留欧诸君王世杰、周鲠生等发起创办《现代评论》,开辟"闲话"栏目,以"西滢"笔名发表"闲话"倍受关注,后结集《西滢闲话》出版,一版再版,影响颇大.  相似文献   
4.
散木 《党史博览》2012,(1):53-56
从一封徐悲鸿致陈西滢的信说起由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写的《毛泽东传(1949-1976)披露了一条史料,即新中国成立之初画家徐悲鸿的一封海外书信.1950年11月,徐悲鸿致信老友陈西滢,希望他能“识时务者为俊杰”,早日回国.其曰:“通伯老友惠鉴: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