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3篇
政治理论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现代著名文学家、楹联大师郭沫若,生性开朗,才思敏捷,妙语如珠,风趣幽默。他一生写过许多闻名海内外的奇联巧对,既有启迪教育之理,又有辛辣嘲讽之妙,读后令人拍手叫绝。 郭沫若八岁读私塾时,有一次,老师布置学生背诵《易经》和《周礼》。郭沫  相似文献   
2.
陈清海  范翔宇 《团结》2012,(6):57-58
陈铭枢,字真如,广西合浦人,民革创始人之一,曾任民革第一届中央委员,第二届、第三届中央常委。曾参加过辛亥武昌保卫战,是北伐时期铁军中的名将。由于历史的原因,迄今为止,学术界仍缺乏对陈铭枢的系统研究,人们对他的事迹也是知之甚少.陈铭枢为家乡民众所做的大量公益福利事业也鲜为人知。本文仅举几例,供读者见识。  相似文献   
3.
张营生  王志 《党史文汇》2010,(12):41-45
发生在20世纪30年代初的福建事变,史称"闽变",又称"十九路军事变"。陈铭枢,作为福建事变的实际领导者,在整个事件的策划、  相似文献   
4.
中华民族革命同盟是从国民党母体中分裂出来的政治实体,1935年7月创立,1937年9月解散.其政治主张是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反对南京政府的统治,实行抗日救国.它的主要领导人陈铭枢远赴苏联同中共代表团谈判,不仅达成合作共识,而且在国内采取了一些实际行动.到达陕北后的中共中央,根据共产国际七大的精神,积极加强同包括中华民族革命同盟领导人在内的各方面政治人物的联系.包括中华民族革命同盟在内的中间力量响应中共号召,形成合力,共同逼蒋抗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后得以完全实现.  相似文献   
5.
贾晓明 《黄埔》2012,(6):76-77
1925年9月20日,粤军总司令许崇智(同时担任国民政府常务委员兼军事部长、广东省主席兼军事厅长、国民党中央军事部长)接受蒋介石的建议,于当天深夜在陈铭枢的护送下,离开广州去上海,其所部粤军彻底被国民革命军缴械、整编。  相似文献   
6.
刘则永 《团结》2010,(2):58-60
这张图片很特别.里面既没有人,也没有景,只有一方写着6行毛笔字的不规则形状的白绸巾。信中涉及的(谭)平山、(柳)亚子、(郭)春涛、真如(陈铭枢)、蕴兄(朱蕴山)、  相似文献   
7.
张意愿 《前进论坛》2013,(11):44-45
1933年11月20日,李济深、陈铭枢、蒋光鼐、蔡廷锴、黄琪翔等人以国民党第十九路军为主力,联合各方抗日反蒋力量,在福建省福州发动“福建事变”,成立新政府-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农工党参与了策划和领导“福建事变”。为了纪念“福建事变”八十周年,本栏目将连续刊登有关农工党参与“福建事变”的史料,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肖如平 《党史文苑》2007,(11):37-41
陈铭枢(1889-1965),字真如,广东合浦人,国民党陆军上将,早年参加过孙巾山领导的革命活动。1920年孙中山创建粤军3个师。陈铭枢被任命为第一师第四团团长。北伐前夕,被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师,与张发奎的第十二师并肩作战.连克北洋军重镇,被誉为“铁军”。攻克武汉后,第十师被扩编为第十一军,陈铭枢任第十一军军长兼武汉警备司令.  相似文献   
9.
马勇 《理论视野》2009,(10):51-53
常言道:说有容易说无难。历史学最忌讳的就是往往凭借有限阅读或一己之见大胆放言“从来没有”之类的绝对言辞,这些信誓旦旦的断言往往被一个很小的发现予以证伪,令人难堪。比如在梁漱溟研究中,一个最突出的例子,就是说梁漱溟接受1953年与毛泽东发生冲突的教训,没有再说一句话,因此他没有像那些老朋友如陈铭枢等人那样被划为右派,沉默换来了平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