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10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22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虹铈 《党史纵横》2003,(10):34-34
五十年代初,陈赓离开了硝烟战场,开始负责筹建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校———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院长陈赓的革命生涯,充满了许许多多惊心动魄的故事。在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朗朗书声的校园里,陈赓院长与赵唯刚的一段佳话,同样具有几分传奇色彩。哈军工初建时的五个系主任,有三位是苏联回国的。其中赵唯刚因赴苏前后的一段历史有待证明,中共党籍的党龄计算问题尚未落实。赵唯刚是哈军工炮兵工程系的第一任主任,早年留学日本陆军士官学校,1927年夏在日本加入中国共产党。三十年代初赴苏联工作和学习,后来回到延安。在这期间,他因…  相似文献   
2.
著名史学家顾颉刚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代表,除了被世人所熟知的学术贡献外,他早年还曾有过一段不被人关注的政治经历。从少年到青年时代,伴随着辛亥革命前后一系列社会剧变,顾颉刚个人思想也经历了从立宪到革命再到崇尚无政府主义的连续性变化。顾颉刚思想成长过程中受梁启超"新民"思想影响深重,并确立了强烈的社会改造意识。在短暂的政治激情消退之后,顾颉刚思考社会和人生,并最终选择了以学术文化来改造社会这条道路。顾颉刚个人思想变迁是时代社会思潮的缩影,顾颉刚个人的成长经历也是"五四一代"知识分子的普遍经历。  相似文献   
3.
正说她浓,可以浓得化不开;说她淡,淡得可以不知不觉。这么一个只有25岁的女孩,为啥有那么多病人向她求医,还给她送锦旗,就连资深医生也为此而羡慕。近日,笔者带着好奇,到五师八十九团医院去探寻这个年轻女孩。早晨刚上班,拄拐棍的、被人搀扶的、也有坐轮椅的患者,排队等候在医院康复科的走廊里,一个身穿白马  相似文献   
4.
正他们惩恶扬善、伸张正义;他们能调能断、定纷止争;他们淡泊宁静、默默奉献……他们是一群带着泥土芳香的"草根法官",不知疲倦地奔波在十万大山深处……善断"家务事"的"调解能手"据不完全统计,从1987年进入上思县法院工作以来,刘大河已相继调解各类民商事案件达1800余件,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刘老师""送子法官"。2012年9月,家住那琴乡的小黄一纸  相似文献   
5.
<正>我十岁离开故乡,随父母到县城生活,风光如画的故乡从未离开我心田。故乡没有坡岭,只有水田垌。一幅连一幅的肥田沃土,一直延伸至海岸边。春播季节,天刚拂晓,晨雾迷漫中四处传来哗哗水响,声声吆喝伴有水牛哞哞的呼哧,那是农人在水田里晨耕。  相似文献   
6.
曾巧艺  常鸣 《法庭内外》2014,(6):F0003-F0003
正2014年5月23日清晨,天刚微微亮,北京市第一中级法院民一庭的青年法官夏根辉就来到了单位。今天上午他承办的一起农村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件要在北京延庆开庭审理。夏根辉说:"这应该是我到法院工作之后最早一次来上班了!"除了夏根辉承办的案件外,还有两个合议庭的法官和书记员也要前往延庆开庭。这次"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工作的展开与以往不同,法官和书记员们要亲身体验远郊县当事人的"应诉之路",通过"坐地铁、倒公交"的方式前往延庆县城,来—次特殊的"巡回审判"。  相似文献   
7.
张晓唯 《各界》2013,(9):20-21
在中国史学界,“古史辨”派顾颉刚捉携当年苏锡常一带乡间教师钱穆(宾四)进入北平高等学府任教,使之跻身学术前沿一事,已经传扬颇广,近而演绎为现代学界“伯乐识良马”的爱才美谈。晚年钱穆作《师友杂忆》,亦念念不忘知遇之恩,如实记述,情致款款,不过,限于体例,对于二人交往未作详述。  相似文献   
8.
张京华 《新视野》2007,(1):82-84
在20世纪上半叶,傅斯年通过自己的研究和领导工作,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对于他的同学顾颉刚掀起的疑古思潮,傅斯年起初给予了很大支持和极高评价,但后来则逐渐产生怀疑,并进而提出重建古史的重要主张,发表了一些极具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他这种态度的转变,绝不能在个人恩怨的层面上理解,而是展现了中国现代学术创立期的复杂样貌和探索精神,对其后的学术发展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9.
韦勇强 《民主与科学》2004,40(2):124-128
1923年,顾颉刚提出了著名的"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的观点.这一观点的形成与顾先生特殊的学术渊源及时代环境密切相关.它一经提出,即引起中国史学界的广泛关注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客观评价这一观点并吸取其科学合理的成分对中国上古史的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春秋史     
童书业先生1941年撰写的该书《序言》中介绍说: 这部《春秋史》,原稿本是顾颉刚师在北平燕京、北京两大学所用的讲义,当时虽由我着笔,然宗旨完全是秉承顾师的(所以书中议论有与本人不合处)。事变之后,我带着这部讲义避到安庆,又由安庆带到上海,虽在十分为难的时候,也不曾离开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