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7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2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感染驯鹿狂蝇幼虫驯鹿进行了剖检观察,证实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鼻腔及咽喉黏膜,在当年的7月到翌年1月主要以一期幼虫为主,从翌年2~3月开始快速生长发育,在4~6月多为二、三期幼虫。从翌年5月开始,成熟的三期幼虫随驯鹿打喷嚏排出体外羽化为成蝇。通过对驯鹿狂蝇生活史的观察,表明在大兴安岭地区,驯鹿狂蝇三期幼虫在50%~70%的湿度、21.5℃的平均温度及21.5℃下的451.5~666.5℃总积温下,经21-31 d羽化为成蝇,羽化率为59.6%。成蝇出现于6-9月份,在7~8月份达高峰期。驯鹿狂蝇1年发生一个世代,在驯鹿体内的寄生生活长达9-10个月;雌性成蝇每次产胎蚴30-80条,一生共产800-1000条;雌蝇寿命比雄蝇长,约为1-3周。  相似文献   
2.
Reindeer-drawn Carts in Ancient Rock Paintings
The Artic region and the extreme north of Europe are important habitats for reindeer. In winter you may perhaps spot a reindeer-drawn sleigh speed away over the vast snow-carpeted expanses. But in ancient times such a sight was not uncommon in the Altar. This region was once a reindeer habitat too. as is demonstrated by the very precious rock paintings discovered in Handelate (Mongolian for elk) Valley, home of the Uriankhai people for centuries.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至2004年10月,在内蒙古自治区根河市敖鲁古雅鄂温克民族乡分别对829只和543只驯鹿进行了鹿狂蝇幼虫病的流行病学调查。该病的病原为双翅目、狂蝇科、鹿蝇属鹿狂蝇(Cephenemyiatrompe)的各期幼虫。其成蝇一般出现在6月初,7~8月为侵袭高峰,9月末消失。当地驯鹿在这2年内鹿狂蝇幼虫的平均感染率为91.03%,平均感染强度为15.98条/只,最高的达91条/只。鹿狂蝇幼虫主要寄生于驯鹿的鼻腔、鼻甲及咽喉等部位,并引起相应部位的炎症。鹿狂蝇幼虫病的流行除与当地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及宿主因素密切相关外,还与敖鲁古雅乡鄂温克猎民的生活方式及经济状况有关。  相似文献   
4.
为探讨驯鹿狂蝇蛆病与机体氧自由基代谢的关系,分别对感染驯鹿和健康驯鹿血清中的微量元素硒(Se)、锌(Zn)、铜(Cu)、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脂质过氧化终末产物丙二醛(MDA)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感染组驯鹿血清Se含量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而血清Zn、Cu含量差异不显著;感染组驯鹿血清GSH-Px活性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OD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uZn-SOD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CAT活性差异不显著;MDA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机体患病后产生大量氧自由基,导致抗氧化能力降低,引发脂质过氧化损伤。  相似文献   
5.
随机选取自然感染驯鹿狂蝇蛆Ⅱ、Ⅲ期幼虫的驯鹿60只(雌、雄各30只),将其分为3 组,分别为伊维菌素组、阿维菌素组和空白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10只),进行驱杀驯鹿狂蝇蛆试验。结果表明,伊维菌素和阿维菌素对驯鹿狂蝇蛆Ⅱ期幼虫的驱杀率均为100%,而对Ⅲ期幼虫的驱杀率分别为99.7%和96.6%。  相似文献   
6.
雁如 《侨园》2011,(6):23-24
在那生死存亡的最后关头,母鹿的护犊之情催人泪下,人性兽情在碰撞中发生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人与鹿同落陷阱爱斯基摩老猎手菲尔德闯荡阿拉斯加山林已有40多年了。他有一手绝活,就是善于打驯鹿,每次狩猎,驯鹿只要被他碰上都逃不过他的手。驯鹿最惊人的举动,就是每年一次长达数百公里的大迁移。春天一到,它们便离开越冬的亚北极森林和草原,沿着几百年不变的既定路线往阿拉斯加山脉的北方进发。它们由雌鹿打头,雄鹿紧随其后,浩浩荡荡,长驱直入,  相似文献   
7.
加拿大国土面积居世界第二.在加拿大广袤的土地上,生存着3300多种植物以及白熊、海象、驯鹿等珍稀动物.然而,加拿大人口只有3240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3人,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  相似文献   
8.
驯鹿的花纹     
雪绒花 《政府法制》2012,(11):29-29
加拿大北部茂密的原始森林里,生活着一种腹部带有各式各样美丽花纹的驯鹿。别看它们仅仅是普通的食草动物。但是有相当惊人的跳跃奔跑能力,而且极端耐寒。在严酷而漫长的冬季里,其他动物基本上销声匿迹时,这种驯鹿却依然活跃于皑皑雪野中。  相似文献   
9.
为进一步研究驯鹿β-防御素-1(reBD-1)基因的分子结构,利用已克隆出的reBD-1部分片段,设计了1条特异性上游引物,并以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 sites Adaptor Primer作为下游引物,采用3′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reBD-1 cDNA的3′末端序列。通过与已知reBD-1片段拼接,得到了192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 bp的3′非翻译区(3′UTR)以及poly(A)15,其中ORF编码具有64个氨基酸残基的reBD-1前原肽。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研究驯鹿β-防御素-1(reBD-1)基因的分子结构,利用已克隆出的reBD-1部分片段,设计了1条特异性上游引物,并以反转录引物中的部分序列即3 sites Adaptor Primer作为下游引物,采用3′RACE技术成功克隆了reBD-1 cDNA的3′末端序列.通过与已知reBD-1片段拼接,得到了192 bp的完整开放读码框(ORF)、终止密码子TAA、118 bp的3′非翻译区(3′UTR)以及poly(A)15,其中ORF编码具有64个氨基酸残基的reBD-1前原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