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6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13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5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正全州,中国唯一以高僧名号命名的县。这名高僧的法号叫全真,据县志载:"县以佛名,相沿至今"。全真和尚,湖南郴州人,俗姓周,自幼聪颖过人,十六岁出家,27岁来到这个素称"鱼米之乡"的楚南之地清湘县,并开始在这里营造供奉无量寿佛的寺院。这就是素有"楚南第一名刹"雅称的湘山寺。湘山寺的开山祖师全真和尚据说活了160多岁,在世时寺中屡现阿弥陀佛,相传是佛陀对其佛学造诣的显身嘉许。宋朝时就有四位皇帝先后5  相似文献   
2.
他是穷凶极恶的杀人凶手,与同伙用极端残忍的手段制造了灭门惨案他是浙江享有盛名的高僧,结识各路名流,屡次赴国外游历讲学。他的两种身份转变间,横亘了17年。不是不报,时候未到。他终没能逃过“清网行动”。  相似文献   
3.
省政协组织的"名人名家讲座",我听过多次,确实受到教育和启发。就拿2009年4月12日,国家宗教局局长叶小文的一场报告来说,回味起来,至今仍觉精彩。叶小文同志首先介绍了两岸三地共同举办,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1700多名高僧大德参加的  相似文献   
4.
草堂寺简介草堂寺位于古都西安西南三公里,户县县城东南十五公里,是西安地区留存至今最古老的名刹之一,系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个国立译经场,它与佛教的多种宗派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中国三论宗的祖庭。自后秦公元401年,佛教高僧鸠摩罗什至此译经后,大德间出,香火不绝,中外咸仰。  相似文献   
5.
明代高僧别传驻锡峨眉三十五年,修殿造佛铸钟辟路植树,为峨眉山的建设多所贡献。尤其是所铸圣积晚钟和所植古德林,至今仍然发挥着效益,令僧俗共赞。  相似文献   
6.
北宋大诗人苏轼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诗云: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是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这是两首题画诗,分别题在宋初著名的善画水禽小景的画家、诗僧惠崇创作的两幅《春江晚景》上。宋人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卷四载:"释惠崇,建阳人,工画鹅、雁、鹭鸶,尤工小景,善为寒江远渚,潇洒虚旷之象,人所难到也。"通过全诗,人  相似文献   
7.
8.
1上个世纪末,我呆在老家泰宁读禅宗语录,简直入了迷。禅宗包含了深邃而又活泼的智慧,是中国文化最迷人的景观之一。当时信手写过一篇《读禅话》的文章,其中引了《曹山语录》里一则公案:有个僧人问本寂禅师:“古人说成佛的条件人人具有,我生活在俗世间,也有条件成佛吗?”本寂禅师说:“伸出手来。”那僧人把手给他,禅师就数他的手指:“一、二、  相似文献   
9.
释妙济,杭后蛮会宝莲寺住持、市旗两级政协连续两届的委员。一张清秀而常含笑意的脸上透出他和善的佛门弟子心怀,一副眼镜后炯炯的双目应该能看到他系统而精深的佛教知识。而只有通过谈话才能发现他广博的社会阅历和充满睿智的思想。 一心向佛弘法利生 释妙济生于佛教文化浓郁的山西省,从小受佛教文化熏染便有志向佛。1987年出家后先后拜在多位高僧足下修行。期间还在福建闽侯雪峰寺佛学院系统修学佛法。毕业后跟随近代高僧海灯法师四处讲学弘法,曾应邀赴新加坡、泰国、香港等地参加弘法活动,赢得佛教高僧赞誉。  相似文献   
10.
当代高僧遍能法师,因患肝癌,1997年2月4日示寂于乐山乌尤寺方丈室,享年91岁,中共中央统战部在唁电中,赞扬他“几十年来爱国爱教,为中国佛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做了很多有益的工作。为弘扬庄严国土、利乐有情的人间佛教思想鞠躬尽瘁”。遍能俗名许旨光,1906年9月30日(农历八月十三日)生于乐山冠英场。五岁发蒙读私塾,因家贫卖过米花糖,也曾在乐山火柴厂当过童工。1920年14岁,在乌尤寺出家,法名宏善,号遍能,以号行。曾经在成都文殊院四川佛学院、重庆报恩寺川东佛学院、北京柏林寺佛学研究所等处学习佛教经文,博览文史典籍;师从前清拔贡谢碧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