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3篇
  2022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鲁艺(全称为"鲁迅艺术学院")是中共历史上第一所培养中高级文化艺术人才的高等艺术院校。从创立到发展过程中鲁艺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出了突出的历史贡献,它的优良传统和教学模式至今仍对我们有巨大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
延安鲁艺的音乐工作反映了时代精神和进步文化,加强了音乐艺术民族化、大众化道路的实践,并结合世界优秀音乐文化形式,开辟了中国新音乐发展的道路,为新中国建立后的民族音乐文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3.
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很快风靡全国1935年2月,在上海雷米路(现永康路)一家纸烟店楼上的亭子间里,中国革命音乐的开拓者之一、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音乐小组成员吕骥,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在  相似文献   
4.
1921年,我出生于当时叫马来亚的马来西亚,早年我祖父从广东花县由水客带到马来亚谋生。父亲青年时代学裁缝,自己开店,逐渐发达,家境小康。我于1935年回国,1938年夏季去延安,同年秋加入共产党。"我去延安就是为了要抗日,不当亡国奴"1935年,在我15岁时,母亲带我回国,到广东花县大东浦村看望生病的外婆。过了春节,外婆去世,母亲准备带我返回马来亚。可是我向妈妈要求留在国内上学,于是她将我托付给舅舅,入了花县中学读书。1936年发生"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件后燃起了抗  相似文献   
5.
在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背景下,加强高等院校特别是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十分必要和紧迫,针对艺术院校党员队伍的现状与问题,继承鲁艺传统,弘扬鲁艺精神,对于当前进一步改进艺术院校基层党员队伍建设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一生中都有一些难忘的人和事。延安鲁艺时期的老干部、老编辑家、文学评论家李清泉在《北京文学》工作的那两年,便属于我的难忘之列。上世纪70年代末,  相似文献   
7.
贺敬之,笔名艾漠、荆直,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1924年11月出生于山东峄县(今枣庄市),1939年在四川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开始发表作品,1940年赴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学习。历任鲁艺文工团创作组成员,华北联合大学文艺学院教师,中央戏剧学院创作室副主任、主任,《人民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兼文学艺术研究院院长,中共中央宣传部副部长,文化部代部长。系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一、二、三、四届理事及第三届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和第五届名誉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三、四届常务理事,中共十一大代表,中共第十二、十三届中央委员,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等。  相似文献   
8.
准确把握延安知识分子群体的内涵及基本特征是进一步研究该群体的前提和基础。延安知识分子群体是指20世纪30年代中期至40年代初到过延安,以救国的革命理想为指导,并最终接受了中国共产党革命意识形态的知识分子的集合体。其基本特征是:来源面广,背景复杂;知识层次高,聚集了一批专家、学者;思想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初步实现了与工农结合以及由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到无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转变;实现了延安各界知识分子的团结。  相似文献   
9.
抗战文艺,是动员、团结、鼓舞人民投身抗日的重要方式,也是打击日寇、削弱敌人意志的精神武器。刘少奇对此非常重视,倾注了极大的心血,有力地推动了华中的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0.
李扬 《探索与争鸣》2022,(1):74-82+178
地方路径启发我们重新发现被宏大叙事遮蔽的地方经验,在空间维度下审视延安文学,无论诗人“写地方”的难题,还是在书写“民族形式”时折射出的延安文学建构的内在逻辑以及诗人的精神结构,都意味着个体受到书写地方的“规范”,而后又凭借自己的生存体验与“规范”形成互动,两者合力塑造了延安文学。抗战时期知识分子的流散状态与精神体验,也使得“延安”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一方面延安经验影响了许多作家的思维方式,以致他们离开延安后仍带有其烙印;另一方面延安作家与其他区域保持着精神联系,并高度影响了其他区域的文学。“延安路径”参与了抗战文学版图的建构,更在超越地理与物理层面的意义上影响了中国现当代文学的总体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