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8篇
  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4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29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28篇
政治理论   16篇
综合类   7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云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从多方面总结了我们党干部工作的经验教训,形成了比较系统的干部工作思想理论,其中的德才兼备思想在今天仍有深刻的现实意义。陈云德才兼备的标准是指政治和才干,德与才是互为条件、缺一不可、辩证统一的。坚持这一思想,就要在干部选拔上打破任人唯亲、论资排辈的局面,用“德才兼备”的标准加强对干部的教育和培养,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用人观念,不拘一格地选拨人才。  相似文献   
2.
陈靖姑系闽台人民共同敬仰的女神,陈靖姑文化在闽台交流中具有独特的桥梁纽带作用。闽台陈靖姑文化交流与合作前景相当广阔,潜能尚待进一步发掘。  相似文献   
3.
陈云十分重视党的建设。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他深刻分析我党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总结历史和现实的经验教训,在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政治生活上提出了一些真知灼见,对我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纯洁性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内在属性之一。作为党的第一、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陈云对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作了许多重要理论贡献。这些贡献有:注重教育实践,确保思想纯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确保组织纯洁;着力加强作风建设,确保作风纯洁。  相似文献   
5.
本文为中国近代转型时期以日本为媒介移植西方法律制度的个案事例研究。着重关注的是清末官绅对日考察,不同于已有较多成果的清末留日研究。据《申报》记载,包括浙江在内的十省于1906年联合派遣正佐官员五十名赴日考察监狱。该史料已为相关研究者所关注,但这些"调查日本监狱员"在日考察的实际状况和回国后的活动至今不为人知。在梳理浙江省派员名单,挖掘其在日活动史料基础上,进一步追踪其中三人回国后在浙江省监狱改良中作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忽必烈与儒士的关系,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阶段.从1242年到1262年这二十年间,儒士们逐渐取得了忽必烈的信任,并得到了重用.这是由于忽必烈为了取得天下的缘故.而从1262年至1294年的三十多年里,忽必烈却逐渐疏远和压制汉族儒士,到最后弃置不用.最直接原因就是忽必烈认为儒士不忠、无用.  相似文献   
7.
根据史学家的研究及考古发现,苗族的祖源故土就在中国,即苗族为“神州”之土著。神州,即中国。《史记》曰:“中国名曰赤县神州。”苗族这个人们共同体,发祥于中国长江、淮河流域,曾北渡黄河挺进中原腹部,并形成名曰“九黎”的部落联盟。“九黎”集团率先开发了“神州”本部。  相似文献   
8.
隋唐改朝换代的历史,由民间说话到章回小说,历代演绎不绝。袁于令《隋史遗文》在隋唐讲史系列小说中具有独特的面貌,作者自称成书在崇祯朝。如果依据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思想之法则,该作品以秦叔宝四易其主最终归附李世民的故事所宣扬的乱世变通哲学,便成书不可能在明末,只能在清初。袁于令实际上是借古说今,为清初的贰臣辩解。  相似文献   
9.
元杂剧中负心汉形象形成的原因有二:一是民族压迫的政治原因,包括当时人的社会地位的差异和元代文人仕途路断的残酷现实;二是传统观念衰落的文化原因。一直居于统治地位的儒家文化在元代遭受高压,普通市民常常陷入金钱物欲的诱惑中,人们已不看重恪守伦常。在以上两种原因的共同作用下,当时人们为了提高自身的社会地位,追权逐势,负心易妻现象十分普遍。元杂剧中的负心汉形象,是对当时社会生活的真实反映。  相似文献   
10.
台湾光复初期,陈仪受国民政府之命全面负责台湾接收事宜。与此同时,罗宗洛衔国民政府教育部之命前往台湾接收台北帝国大学。这种“多头政治”的领导体制必然会导致种种矛盾,而陈仪与罗宗洛办学理念的迥异扩大了这种矛盾,使得双方在台大人事、教务与经费等重要事项上争斗激烈。面对压力和困境,罗宗洛无力化解,被迫离台,台大遂而落人陈仪之掌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