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杨琳  朱斌 《长白学刊》2021,(1):39-46
教科书是建构国家性"想象共同体"的载体之一,通过国民的共同阅读可产生和形成具体的国家形象.考察新中国成立初期教科书的"书写文化",可以看到新生政权从政治制度建设向政治文化传播的向外延展,亦可以反思这一叙述方式背后的"新中国"建构.具体而言,新中国成立初期教科书的国家形象叙述包括国家象征的编码、历史叙述的整合以及国家认知...  相似文献   
2.
目前泰国汉语教师和学生对所使用的汉语教材总体比较满意,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泰国汉语教材编写缺乏教学大纲的规范和指导,科学性和针对性有待提高。另外,中泰语言文化对比研究尚浅,可借鉴的成果有限,而教材编写过程缺乏一线教师的参与。未来泰国汉语教育的发展应深化基础性研究,加强指导性研究,开展操作性研究,注重汉语教育相关研究结果与教材编写实践相结合,注重中泰合编。  相似文献   
3.
Minimal peace building during a violent conflict is suggested as a strategy for future post-conflict peace processes. This paper describes a process of five workshops in which Palestinian and Jewish-Israeli teachers developed a joint school textbook of two narratives (an Israeli and a Palestinian) in regard to three dates in their mutual conflict: the Balfour Declaration, the 1948 war and the 1987 Intifada. The teachers developed these two narratives to be taught in their classrooms. All these activities took place under severe conditions of asymmetry of power relations of occupation (of the Palestinians) and of suicide bombers (against Israelis) throughout the project. The Two-State solution requires in our view textbooks of two narratives, so students learn to respect the narrative of the Other.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们没有把学习宪法学的意义讲准确、讲清楚、讲全面、讲透彻,从而难以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习主体的学习兴趣与热情,不利于在全社会营造"认真学习宪法学"与"认真对待宪法学"的氛围.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是要以变"要我学习宪法学"为"我要学习宪法学"为一个重要目标,始终把宪法学当作生活之学,始终把学习宪法学这样一种要求与学习主体的愿望紧密结合,始终把学习宪法学这样一种活动与学习主体的生活紧密结合.只有这样,学习宪法学的意义才会清楚而不模糊,深刻而不肤浅,具体而不空洞,水到渠成而不牵强附会.  相似文献   
5.
“恨”是韩国人特有的文化心理特征,要理解韩国人必须理解其“恨”文化。为了解“恨”文化在今天的传承情况,本文以现行韩国高中文学教科书上册为例,对其中“恨”文学所占的比例、这些文学作品所表现的“恨”的特,占、、成因以及化解方式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发现“恨”文学在高中文学教科书上所占比例仍然很高,这些作品中虽然有“恨”但没有复仇情节,即“恨”不引发“复仇”。但在近现代作品中,“恨”已经有了明确的外在目标,日本侵略和朝鲜战争引发的“民族之恨”所占比例较高,很多故事中“恨”没有得到化解,在“恨”达到最高潮时以悲剧结尾。笔者认为今天韩国人的“恨”心理已经具有了引发外向攻击行为的可能。教科书中大量存在的“民族之恨”可能起到强化韩国人民族主义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乐石滢 《南亚东南亚研究》2020,(1):49-63,154,155
历史教科书是建构民族成员历史记忆乃至民族认同的重要媒介之一。在印度民族认同建构中,历史教科书如何认识中国这一历史悠久的邻国和定位中印关系,无疑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研究印度中央和六个邦现行的高小(6~8年级)、初中(9~10年级)阶段历史教科书,可将印度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按印度史的分期大致分为近代前、近代、独立后三个时期。近代前,中国是印度在世界范围内的主要贸易伙伴、友好邻国、物质文明大国,而在精神文明领域,中印是"学生-精神导师"关系。其中,西藏被塑造为印度文化圈的成员,而非中国的一部分。步入近代后,中印同样在帝国主义殖民浪潮冲击下,经历了衰弱和被剥削的文明古国,印度的教科书将中国视为"难兄难弟"。独立后,中国仍然被书写为国际格局中重要的一极,但中印之间围绕边界、涉核、涉巴等问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对立,中国也开始在教科书中被视为对手和威胁。此外,印度的世俗民族主义、印度教民族主义和地方视角也导致了教科书中中国形象的差异性建构。  相似文献   
7.
目前我国大部分哲学教科书对哲学的定义、唯物辩证法、认识过程第二次飞跃的表述存在不少逻辑问题,前后自相矛盾。教科书一方面把认识本身的相对正确当作第二次飞跃的条件;另一方面在讲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时,把认识的相对独立性作为重要的部分进行介绍,其中的一点就是认识对实践的能动的指导作用,并没有说只有正确认识才能指导实践,而是就认识的全体而言的。这里显然存在自相矛盾的问题。把两个命题放在一起作为唯物辩证法的标准定义,是不能同时成立的,相互之间存在否证的关系。唯物辩证法的三条基本规律有必要改为原理,才比较合适。即唯物辩证法是由一系列基本原理和范畴构成的严密的逻辑系统和理论体系。对于哲学的定义,大部分教科书都从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角度进行规定,把哲学和世界观这两个命题放在一块当作哲学的对象性定义是有问题的,哲学应是关于世界的学问。  相似文献   
8.
Rodden  John 《Society》2009,46(2):168-174
Based on examples of socialist heroes from East German schoolbooks and teaching guides designed for elementary school, this essay examines the role of state ideology in primary education. It assesses the German curriculum of the now-defunct 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 (GDR) and illuminates distinctions between civic education and political propaganda. It also shows how the curricular emphasis on socialist virtue helped to form “the socialist personality.”
John RoddenEmail:
  相似文献   
9.
This study examined History textbooks taught in East Jerusalem. The political context of East Jerusalem and its education system manifests a continuous power struggle between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 and Israeli authorities, in this case, the Israeli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rough analyzing the textbooks, this study speaks of the power dynamics and systems of political control manifested through the Israeli censorship. The aim of this paper is to present the intricate power relations of the education system in East Jerusalem as it is revealed in the censorship of textbooks. In analyzing the content censored in textbooks for elementary and high schools, three main censorship categories emerged: “erasing symbols,” “leaving out segments,” and “deleting the content of whole pages.” These are presented and analyzed within a political context in the study.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