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4篇
  免费   47篇
各国政治   55篇
工人农民   65篇
世界政治   3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26篇
法律   431篇
中国共产党   42篇
中国政治   112篇
政治理论   142篇
综合类   30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137篇
  2012年   10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57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5篇
  2007年   82篇
  2006年   83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1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43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ABSTRAC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CSR)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address conflicts, support local development and build trust between businesses and civil society. Yet CSR often fails to live up to its ambitions and can even exacerbate conflicts between companies and communities. In this article we consider how changing CSR strategies over the past four decades between Brazilian company Vale to Norwegian company Hydro have fomented or mitigated company–community conflicts in Northern Brazil. We find that paternalistic and philanthropic approaches of Vale over time led to deep resentment and mistrust due to under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damages. Moreover, while Hydro’s more modern CSR strategies sought to deepen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build legitimacy, the company has struggled in addressing the legacies inherited from Vale and past and current civil society grievances. The case suggests that even forward-thinking CSR approaches are vulnerable to failure where they prioritise business risk over community engagement, neglect to account for past legacies in areas of operation, and fail to create a shared vision of future development. It suggests that EI companies should both understand and engage with their social and environmental impacts in the past, present, and future and create shared economic benefits in the short and long term in order to address social conflicts.  相似文献   
2.
国际投资仲裁的当事人在仲裁中提出人权方面诉求的情况在最近十几年里缓慢地增加了,仲裁庭只有在仲裁管辖条款能够覆盖人权问题,并且当事人所选择的适用法能够为人权问题的解决提供指引的情况下,才能就与投资有关的人权纠纷做出裁决。现有的国际投资仲裁机构自身存在很多缺陷,不适宜作为审理与投资有关的人权问题的理想场所。我国应该支持与投资有关的人权问题主要通过东道国的司法途径进行救济。  相似文献   
3.
4.
由于风险投资产业在经济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日益突出,政府有必要在政策上对他们予以扶持。本文从创造有效竞争的制度环境,建立高效率的价格管理体制,注意产业的整体规划和协调发展等几方面论述了政府应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突破小城镇建设发展的“瓶颈” ,须拓宽融资渠道 ,发挥政府与市场两个积极性。首先要改革和完善城镇财政体制 ,加大政府对小城镇建设的投入 ;其次 ,通过国家财政贴息 ,设立小城镇建设信贷担保基金等方式鼓励金融机构为小城镇建设提供中长期信贷 ;三要面向社会 ,依靠市场 ,多渠道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 ;四要提高城镇科技含量 ,节省城镇建设资金。  相似文献   
6.
美国为授权资本制的典型国家,中国实行法定资本制有其特殊的背景。以中美制度分析为基础看公司资本制度模式选择,中国应采取折衷授权资本制。  相似文献   
7.
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新发展与海外经营的新动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昌黎 《东北亚论坛》2007,16(4):106-112
从2005年开始,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2006年终于超过了1990年的投资规模。在日本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的同时,其投资对象和投资内容都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点。由此,日本企业的海外经营规模进一步扩大,今后将继续扩大投资。  相似文献   
8.
李世泽 《桂海论丛》2007,23(3):48-50
投资已成为促进广西经济发展的主导性动力,但国家宏观调控对广西投资的影响日益显现,反映在土地审批、信贷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项目核准等五个方面。针对这些影响,文章提出了适应国家宏观调控,扩大广西投资规模的对策,包括正确引导资金投向,统筹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解决建设用地问题,加强投资运行监控,创造一流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9.
区域自主创新离不开投资的支持,投资支持力度影响着区域自主创新的水平。为此,需要对区域自主创新的投资支持力度进行评价,进而了解投资支持存在的问题。我们以山东省为例对区域自主创新的投资支持力度进行了评价,认为目前区域自主创新的投资支持力度不足。为了加强对区域自主创新投资的支持,需要充分发挥财政创新投资的引导和示范作用,促进财政和企业创新投资的区域分布合理化;应转变观念,培育技术研发型对外直接投资主体,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调整对外直接投资的领域;应提高创新型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的能力,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区域分布合理化等。  相似文献   
10.
目前我国许多外商投资企业长期亏损,但仍能够处于非破产境地,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利用转移定价方式转移利润进而避税,这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税收征管。本文从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一般表现形式入手,指明我国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避税的特点,分析了现行税收法规对外商投资企业转移定价问题规制的内容及存在的缺陷,提出笔者对于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以及其他可采取的一些反避税措施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