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28篇
  免费   125篇
各国政治   313篇
工人农民   85篇
世界政治   159篇
外交国际关系   215篇
法律   661篇
中国共产党   122篇
中国政治   289篇
政治理论   742篇
综合类   46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116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44篇
  2016年   125篇
  2015年   84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409篇
  2012年   158篇
  2011年   143篇
  2010年   124篇
  2009年   143篇
  2008年   166篇
  2007年   166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138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71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Chile has developed rapidly in recent years, and the country has become a regional leader in renewable energy, climate change policy, recycling, and nature conservation. This contrasts with the previous neglect of environmental issues in the country and its depiction as a ‘green laggard’ (Orihuela, 2014: 251) within Latin America. In this article the recent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icy in Chile is reviewed and five factors affecting this development are analysed: international influences, institutional legacies, a window of opportunity opened by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policy entrepreneurship, and business power.  相似文献   
2.
ABSTRACT

Increasingly, a diverse set of policy communities, including those with defence, development and environmental mandates, frame climate change as a security threat. Most often this discursive formation labels climate change as a ‘threat multiplier’. This framing, however, is vague, linear and leaves many questions unanswered regarding how institutions can develop and implement policy that addresses the joint challenges of climate change, conflict and security. Utilising a mixed-methods approach, and grounding data collection in US policy communities, this article examines how policy actors and institutions integrate climate-security discourses into policy processes.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provide direct insight into how the discourses and technical understandings of climate-security transition into policy priorities and implementation realities. This research identified three common approaches to climate-security: (1) A challenge of adaptation and resilience; (2) A potent political argument; and (3) An issue of limited importance and feasibility. These approaches, however, are inconsistent across sectors and within organisations, suggesting a lack of cohesion and considerable challenges in identifying and responding to climate change as a ‘threat multiplier’.  相似文献   
3.
漓江是桂林的母亲河,是桂林旅游业的精华和精品。要更好地治理漓江,经营漓江,促进漓江旅游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必须注重水生态的保护与修复。  相似文献   
4.
合法性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政权生死存亡的根本问题。“文革”结束后,维护党和国家政权的合法性问题凸现出来,邓小平正确处理了毛泽东的意识形态遗产,开始重建法理权威,并通过促进经济发展和反腐败树立政府形象的方法维护了政治的合法性。新时期我们仍面临着合法性维护的问题,邓小平的实践为整个现代化进程中的合法性维护提供了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
环境权: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权是最基本的权利,环境权来自人权。生存权位于人权的核心,而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是不可剥夺、不可放弃和替代的权利。如果没有环境权,传统人权体系中的生存权就不可能得到完善的保障。环境权源于生存权,但超越了生存权,因此它是一种新兴的现代人权。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所带来的严重的生态危机,人类不断探寻更为有效的保护环境的新举措。建立环境税收制度,将税收和环保结合起来,可以发挥税收在控制污染、调节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应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以生态利益为本位,以实现代际公平为主要目标;应改革传统排污收费制度、调整资源税和消费税、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和征管制度,从而构建我国新型的环境税收制度。  相似文献   
7.
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解决和避免国际环境争端已成为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论题。无论是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期间还是新近多边环境协定的谈判和实施过程中,国际环境法的遵守问题都引起了各国政府和国际法学者的关注。多边环境条约、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及WTO规则,是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主要法律渊源。在一定范围内,这些多边条约和条约体系相互影响、相互推动,又相互矛盾和冲突,呈现出国际环境争端解决机制的独特发展形态。  相似文献   
8.
造成冲击铁路群体性治安事件的原因是复杂的 ,多方面的 ,既有主观方面的原因 ,也有客观方面的因素。对此笔者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心理五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阐明了带有普遍规律性和特殊性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刘晓莉  刘迪 《东北亚论坛》2007,16(4):101-105
俄罗斯刑法通过生态犯罪的设立保护生态环境,俄罗斯生态犯罪立法的价值取向、范围及处罚方式等,值得中国刑法立法的借鉴。中国刑法应设立生态犯罪以取代传统环境犯罪;中国生态犯罪应将生态法益作为保护的必要要件,其立法范围也要予以拓展。  相似文献   
10.
论公民环境权及其法律保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环境权是一项新型基本人权,应该成为法律上的权利和公民实有权利。从其内容体系和性质分析,公民环境权是一种复合型权利,兼具公益性和私益性双重属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