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法律   1篇
政治理论   1篇
  2013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拟人”是咏梅最基本的描写手法。但它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咏梅文学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用作比拟的形象也与时推移,有所变化。首先是一般的“美人”,进而是“冷美人”、“瘦美人”、“神女仙姝”等特品美人,最后则发展到“节士”、“高人”。与正面的形似刻划相比,拟人化描写遗貌取神,有利于精神品格的象征。拟象的变化则体现了梅花审美认识的不断发展、梅花神韵格调的不断提高。咏梅拟象的生成、嬗变和发展可以说是审“梅”认识史的一个缩影。“高士”拟喻是揭示梅花格韵最简明也是最崇高的方式,它的形成与流行标志着梅花作为士大夫道德人格象征的成熟定型。  相似文献   
2.
在汉代廉政研究中,隐士的作用尚未引起人们注意。事实上两汉政府较为重视利用隐士典型及征召隐士的行为来推行廉政建设。之所以如此,与两汉尊隐传统、隐士在社会上有着较高地位有关,也跟隐士本身不贪名利、廉洁自守的品行特征有关。两汉政府利用隐士来提倡廉政收到了一定效果,它对于我们今天的廉政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