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5篇
各国政治   27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14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31篇
中国共产党   25篇
中国政治   48篇
政治理论   28篇
综合类   60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文化决定着一个城市市民的行为方式与城市特色。西安城市文化有汉唐文化的显著特点。文化特点是西安发展得天独厚的一大优势,是西安发展的一块基石。  相似文献   
2.
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中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本文深入探讨了其在云南实践和发展中取得的成就,并据此分析了民族区域自治在云南实践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在全球化过程中,作为政治单位的民族国家的主权仍是世界政治的重心所系,尽管它不可避免地受到国际社会的影响.经济的全球化趋势推动着人类社会政治结构朝全球性方向演进,从而形成国际社会与民族国家在政治影响上的互动.各个民族国家都以积极的姿态参与到国际政治中去,全球性治理和超国家治理的组织正是由各个国家积极参与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Since the early 1970s, there have been highly sophisticated arguments and conceptual discussions put forward in relation to how Western liberal democracies might wish to manage their diverse ethnic minority populations. It is apparent, however, that in the current climate, the important principles of unity and diversity are insufficient to challenge differing forms of ethnic, racial, and religious inequality. This paper argues that because of its underlying assumptions and modus operandi in the post-September 11 climate, British multiculturalism has been ineffective, even supporting some commentators' suggestions of a return to assimilationism. There is a new era in post-September 11 political hegemony, economic determinism and structural and cultural racisms, with European government rhetoric and public policy almost exclusively aimed at Muslims—whether as existing citizens or as part of a process of limiting immigration (which has tended to be from mainly Eastern European, North African, and Middle Eastern sending regions and nations). The example of New Labour and how it has attempted to deal with multiculturalism in Britain is a case in point. The discussion explores the changing concept of multiculturalism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British Muslims and debates that emerge in relation to identity, nation and civil society. It is argued that the experience and treatment of British Muslims is important to explore and appreciate in the current climate as it provides a test case for the future of (a) British multiculturalism and (b) British Muslims in society per se.  相似文献   
5.
Following the collapse of empires and the subsequent founding of self-determined nation-states, East Central Europe experienced a turning point after World War I. The new states had to transform themselves from branches of a multi-ethnic empire to independent nation-states, as well as from a system of monarchy to democracy at the same time. We argue that one cannot really understand why democracy failed in almost all East Central European states after World War I if one does not take into account the extreme challenges of this “double transformation” consisting of the interactions of the two tightly interwoven processes of nation formation and democratization. Therefore, we deem it necessary to develop a broader research program that addresses the complex interlacement of these two fundamental transformations of politics and society.  相似文献   
6.
对国家承认问题的研究是国际关系学界容易忽视的研究领域。近年来,随着世界分裂主义的发展甚嚣尘上,围绕对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所引发的矛盾和冲突也更为激烈,因此研究分裂主义与国际承认之间的关系便十分必要。国际政治中的国家承认是指各国将某个政治行为体确认和接纳为新的主权国家。虽然国际法确认了国家承认的基本原则,但是各承认国主要基于自身的利益来考量对新成员特别是分裂实体的国家承认,这不可避免地导致了国家承认实践中的差异与纷争。正因如此,对面临分裂主义挑战的国家来说,在反分裂斗争中有必要制定和实施"反承认战略",以遏制分裂主义的图谋。当然,对于分裂主义应对而言,问题发展到"建国"的阶段其实已十分严峻,相关国家更应该注重这一阶段之前的治理工作,如遏制分裂势力的发展、寻求实现政治和解、防范外部势力的介入等。  相似文献   
7.
武建敏 《河北法学》2012,30(7):23-30
法文化的价值问题属于“法统”范畴,它是任何时代的法文化必然具备的一个核心问题.当代中国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研究当代法文化之价值问题的一个理论前提,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可以解读出与法文化的价值问题息息相关的概念组合,这就是个人和国家的关系.当代法文化之“法统”既不应该是单纯的个人主义,也不是单纯的国家主义,而必然是个人与国家的有机统一,但要统一于具体语境之中,就需要引入实践智慧的概念.当代法文化的“法统”所依据的理性基础是关系理性,这种理性形态在传统中国法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中都有良好的思想支撑.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出的目的是什么、四方面内容如何为这个目的服务,这是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须首先加以关注的问题。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四个方面内容各自担负起主题、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和理想人格作用。其内在逻辑关系有如三足拱立的大鼎,指导思想、精神动力、理想人格各居一足,拱起共同理想这个大鼎。  相似文献   
9.
文化建设既要坚持民族立场,又要有全球视野;既要加强主流文化的建构,又要注重大众文明的建设;既要传承传统社会的道德精神,又要注重法理社会契约精神的培育;既要提高公民的基本素养,还要培养公民的现代意识。中华民族凝聚力在文化建设四重路向的影响下,具有合理的开放性、不同的凝聚层次以及适应时代发展的价值取向与新型主体。  相似文献   
10.
每个时代的优秀文化,都融注着每个时代新的民族精神。社会发展和历史进程都一再表明: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已经深深地熔铸于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这是中华民族得以绵延千载、生生不息的精神动力,更是凝聚中华民族空前力量的无尽源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