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4篇
各国政治   8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1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4篇
法律   136篇
中国共产党   238篇
中国政治   321篇
政治理论   90篇
综合类   1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84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82篇
  2010年   70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68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事资料手册》2006,(2):64-64
高考作文命题已经演变为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本身。本刊特集纳2005年各地高考的作文题目。并请特级教师王大绩撰文分析。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每年的第四期,“考试园地”栏目都会针对国家司法考试推出一组专题。今年我们再度约请万国学校的专家对2006年国家司法考试的命题趋势进行提纲挈领式的解析,并以例题分析的形式剖析社会现象中的法律问题。希望这组专题不仅能为备战国家司法考试的读者提供帮助,也能帮助其他读者了解一些法律常识。  相似文献   
3.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坚持公有制为主的前提下发展私营经济这是非常正确的选择,但对于“发展私营经济等同生产力的发展和发展私营经济就必须补资本主义课”这两个理论命题应当予以澄清,笔者就此谈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4.
考试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考试制度的建立不仅对我国国家官吏的选任起过重要作用,同时也对西方文官制度的建立产生了深远影响。尽管人们对考试制度有着不尽相同的看法,却又越来越成为世人普遍关注的话题。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对命题考试进行历史考察,探求其内在功能和发展规律,有助于能动地发展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为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5.
王韶华 《中国司法》2005,(12):82-8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命题。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总书记对“和谐社会”内涵的阐述表明“民主”与“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两大“支柱”。而与法治紧密相关的司法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本文就是对和谐社会必定是法治社会,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保障;司法是法治的核心,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构建和谐社会,实行法治,必须强化司法能力建设进行了探讨。一、和谐社会必…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进一步明确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我们必须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坚定的政治信仰。“三大规律”与“三个代表”具有互通互动的质的统一性,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必然坚定对“三个代表”的政治信仰。要自觉深化对“三大规律”的科学认识,为坚定对“三个代表”的政治信仰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把握政治信仰形成的内在规定性,使我们对“三大规律”的认识升华并固化为对“三个代表”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7.
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品质,是中国共产党保持强大生命力的根本要求,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品质的具体体现,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再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理论命题.  相似文献   
8.
体现在《论十大关系》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的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思想主要有: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由诸多矛盾组成的复杂系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要通过发展"三大文明"来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  相似文献   
9.
<正> 对于"法是国家意志体现"这一命题,近年来,我国法学界从两方面抨击甚猛。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带有的"阶级利益一元论"倾向,认为该倾向否定法律反映包括社会共同利益在内的多元利益的事实和法只反映统治阶级利益的观点;一是批判该命题所导致的"唯意志论"倾向。对原有的法的国家意志性命题进行批判是无可非议的,问题在于这种批判要怎样进行。是完全否定和抛弃这个命题,代之以一种其它命题,如某些同志所主张的权利论或正义论命题?还是把这个命题作为一个基本事实命题保留下来,并重新加以解释,揭示出该命题所对应或描述的法的事实状况——法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法制的完备与欠缺,进而将对法的现实性考察与现实性批判结合起来?作者认为这对当前的法理学研究颇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对当前农民经济利益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农民减负、农业增收、农村稳定、农政效率已成了“十五”期间经济发展中的大问题。农民的经济利益是“三农”问题的根本体现,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必须保证农民的经济利益,切实提高农民的经济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