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5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14篇
  2016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秦崇广 《当代广西》2005,(19):57-57
东兰县充分发挥登记、商标、合同、协会、监管“五种职能”,积极扶持农村新型市场主体发展壮大,为农村市场主体发展打造了一条“绿色通道”。  相似文献   
2.
覃显杰 《当代广西》2012,(24):44-44
“兰主任,我儿子过世几年了,生活很困难,请你帮看看我的村干离任补助还有没有着落……”2011年3月23日下午,东兰县长乐镇长乐村原村干部韦美荣来到县委组织部向兰海杰递交报告,要求享受离任村干部补助。兰海杰给她递上一杯茶后,赶忙进入档案室,翻阅有关档案材料……  相似文献   
3.
很多革命老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生态环境,在选择一、二、三产业上,都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绝不能搞掠夺式、破坏性开发在新形势下,如何走出一条生态环境良好、资源集约开发、人民生活富裕的振兴之路,是革命老区普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近年来,革命老区广西东兰  相似文献   
4.
<正>本刊讯(通讯员覃黄臻)2014年以来,河池市东兰县在全县开展形式多样的农民工工作。一是以培训带就业。该县依托培训机构开展以转移劳动力为主的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截至5月底,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技能培训9期438人。其中,维修电工班40人,汽车驾驶288人,计算机操作员50人,创业  相似文献   
5.
走进东兰县境内,漫山遍野郁郁葱葱,生态良好。在这背后,有一个人一直在呕心沥血,十载如一日默默地坚守那一抹绿。东兰县的每一个山头,都留下了他艰辛的足迹;每一片绿树,都洒有他辛勤的汗水。他就是2010年自治区劳动模范韦宏民。  相似文献   
6.
覃黄臻 《人事天地》2013,(11):37-37
正"只要认准目标,能吃苦,有恒心,就没有办不成的事"。这是广西东兰县东兰镇江洞村返乡农民工韦明茂从十多年打拼岁月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他的人生信条。韦明茂16岁初中毕业后,只身到广东珠海,先打散工,后来进入一家电子厂,从普通工人、领班、组长一直干到生产科长。正当韦明茂事业渐成时,2008年的金融危机,导致电  相似文献   
7.
《传承》2013,(6):20
韦拔群,1894年2月6日出生在广西东兰县武篆区勉峨村东里屯一个比较富裕的壮族家庭里。韦拔群12岁离开家乡,先后到东兰县高等小学、宜山庆远中学和桂林法政学堂读书。1915年12月,全国各地掀起护国讨袁运动。韦拔群赶回家乡,变卖了自己的部分家产,在家乡邀集了1000多名有志青年,购买枪支,树起护国讨袁的大旗。他带领这支队伍,投入黔军,参加讨袁战争。  相似文献   
8.
谢奕秋 《南风窗》2010,(26):35-35
"他们感兴趣的只是在农村生活的外国人,这有什么用?从没有媒体想报道我教育研究的东西。"卢安克曾经这样抱怨过。这个1968年出生的德国汉堡人,执著于内心派生的某种使命,但是中国人习惯性地检索他的普通家庭、一般学历,然后把他在中国10多年的支教生涯的前半段归结为失败。  相似文献   
9.
峒场巨变     
韦复兴 《当代广西》2008,(20):53-53
桂西北的大山延绵巍峨,这山托着蓝天,那峰吻着白云。在崇山峻岭之间,星星点点地分布着稀稀落落的几户人家,淡淡的炊烟从山脚处上升,和着若隐若现的山风弥漫,在寨前舍后转悠宛如陀螺……这里仿佛是远离尘世的世外桃源。我的家乡就在这崇山峻岭之间的东兰县一个壮族小山寨里,在家乡,人们习惯把这样的山寨称为峒场。  相似文献   
10.
东巴凤是河池市东兰县、巴马瑶族自治县、凤山县三县的简称。由于受自然条件的制约,东巴凤三县的基础设施建设仍然比较薄弱,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为解决东巴凤这一连片特困区域的贫困问题,加快当地的全面发展,2003年4月,自治区党委、政府决定用两年左右的时间,开展以“富民强县,告慰先烈”为主题的东巴凤三县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大会战项目涉及交通、教育、卫生计生、生态、文化、广播电视、水利、政法、民政、电信、电力、乡镇农贸市场等12类34大项75312个项目,总投资22亿多元,所有项目建设任务已于2005年7月底全面完成。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后,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了预期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