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0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2篇
世界政治   6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86篇
中国共产党   26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1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个人隐私公开豁免条款兼具定义规范和权限规范的双重特征,定义规范确定了条款的适用范围,个人隐私定义本身构成公开豁免的内在界限;权限规范赋予行政机关对何为"对公众利益造成重大影响"的裁量权限,公共利益的判准成为公开豁免的外在界限,双重界限的背后是隐私权与知情权的利益衡量与价值取舍。大数据时代中传统隐私权转向信息性隐私权的同时,界定"个人隐私"概念的关键应从"隐私"转向"识别"。在类型学和隐私保护领域阶层理论的基础上,在识别后果不同的"个人隐私"与重要性不同的"公共利益"之间进行基于比例原则的精细化利益衡量,才能发挥该条款的规范功能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忠贵 《特区法坛》2006,(1):21-22,24
从离婚的原因看,离婚案件几乎都涉及公民的个人隐私。根据我国《婚姻法》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二条的有关规定,离婚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双方自愿离婚并向婚姻登记机关提出离婚申请的,由婚姻登记机关审查,查明双方确实自愿离婚井对子女的安排和财产的分割问题处理适当的,准予离婚,发给离婚证;二是男女一方要求离婚,另一方不同意离婚的,需通过诉讼程序解决。根据司法统计分析,离婚诉讼当事人一方向法院起诉要求离婚的理由一般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一方患有生理上、精神上的疾病,如患有“阳萎”、  相似文献   
3.
反信息公开诉讼,从信息公开制度衍生而来,在很多方面不同于信息公开诉讼.界定反信息公开诉讼,明确其制度依据,探析其举证责任、审理方式、判决方式等诉讼规则,对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制度乃至行政诉讼制度的理论和实践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4.
法国、英国、德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等国私人调查(侦探)业经过了地下活动-公开活动-政府认可的发展过程,比较注重立法、监管。它对我国借鉴意义体现在:正视私人侦探业存在的必要;对私人调查(侦探)业以国家立法的方式加以规范和管理;落实对私人侦探业的监管措施。  相似文献   
5.
《司法业务文选》2013,(Z1):83-84
1.2012年12月28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次会议通过2.自2012年12月28日起施行为了保护网络信息安全,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特作如下决定:一、国家保护能够识别公民个人身份和涉及公民个人隐私的电子信息。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窃取或者以其他非法方式获取公民个人电子信息,不得出售或者非法向他人提供公民个人电子信息。  相似文献   
6.
周琼 《人民公安》2013,(13):22-25
"棱镜"敲响的警钟,应响在每个人的心里。从今年6月5日开始,29岁的斯诺登成为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一个不知所踪的年轻人,一个甚至没有留下动态身影的年轻人。但他却揭开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监控事件——通过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直  相似文献   
7.
[案情] 腾讯公司为QQ软件的著作权人,2010年其将QQ软件的运营和专有使用权许可给腾讯计算机公司.涉案“360隐私保护器”由奇智公司开发,通过奇虎公司提供信息的“360网”发行,该网主办单位为三际公司.涉案的“360隐私保护器”只针对QQ软件进行监测并进行评价和表述,原告认为其捏造事实,具有明显的不正当竞争意图,损害其商业信誉和声誉,构成商业诋毁.  相似文献   
8.
电子商务经营者的用户画像行为存在着信息收集范围过宽、大数据“杀熟”侵害消费者权益以及个人隐私保护不力等问题,导致消费者与电子商务经营者之间产生信任危机。由于“算法黑箱”与信息不对称并行存在,现有立法规范存在供给不足,“告知—同意”模式难以适应实践对信息的大量需求,政府监管效率尚未达到预期。因此,以“选择—退出”作为经营者个人信息采集方式,通过信用承诺、信用评价等信用工具规制用户画像的生成与应用过程,能够减少政府监管成本、提高监管效率,有效消除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杨文俊 《法制博览》2024,(11):109-111
跟踪缠扰是指在个人生活中持续进行的无权干预行为,涉及恶意跟踪、骚扰和侵犯隐私等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跟踪缠扰防治的公法制度逐渐成为保障个人权益和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本研究旨在探讨跟踪缠扰行为的法律规范和制度安排,通过分析其他国家在此领域的,并提出完善公法制度的建议。研究发现,跟踪缠扰不仅侵犯了个人隐私和安全,还可能导致心理健康问题。因此,建立健全的法律框架,明确跟踪缠扰的界定和惩治标准,加强执法和司法保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