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3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5篇
中国共产党   28篇
中国政治   23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发生在清朝末年的同治中兴,虽在形式上保全了清政府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政权组织形式,但其政治体制模式却遭到结构性破坏———中央集权权力向地方督抚下移,而中兴所倚重的中兴名臣仍然抱持儒家封建政治伦理,造成清末政治体制模式与政治伦理相互悖离,双方均失去了在政治建设中的合法性和积极意义。其矛盾运动的结果,使中国近代社会政治新陈代谢的过程曲折而漫长,甚至迂回不前,并出现晚清政局特有的征象。  相似文献   
2.
近日,在刚刚结束的新疆克拉玛依城市报警与监控系统二期招标中,深圳中兴力维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兴力维”),再次全面超越对手,顺利中标。  相似文献   
3.
夏芯 《廉政瞭望》2016,(4):74-75
正晚清翰林李榕是一个命运大起大落的人。他33岁中进士后步入仕途,与李鸿章、李元度、李眉生同出名臣曾国藩门下,合称为"曾门四李"。49岁累功升至湖南布政使,达到仕途高峰,然而却在捐输政策上得罪地方豪强遭诬告,两年后被罢免官职。  相似文献   
4.
邢仁雷  刘昕 《行政与法》2013,(7):111-116
传统“国家安全”内涵延伸到经济领域导致贸易保护盛行,投资壁垒越来越多,尤以中兴、华为进入美国遭到的以国家安全审查为内容的新贸易保护阻挠为最.本文透视美国安全审查制度,分析了中国企业海外投资遭受歧视待遇的原因,以期为我国对外资的管制和促进海外投资的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创意产业源自国外.从覆盖的具体产业领域看,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存在着交叉和重复,在内容上有着很大的相似性,但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源于创意产业和文化产业,又不完全等同于二者.从广义上看,创意产业就是当代以创意为理念和核心的总体经济活动,而在杭州市拱墅区地域内闲置旧厂房中兴起的"LOFT49"、"唐尚433"和"A8艺术公社"等为主的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向大众提供文化、艺术、精神、心理、娱乐产品的新兴产业,这既是拱墅区文化产业中最具创造性和先导性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辖区文化产业的高端和创新性产业.  相似文献   
6.
续晓琼 《学习导报》2012,(20):50-51
曾国藩、左宗棠、张之洞等晚清名臣,在当时政坛举足轻重。他们常年驰驱马上,去家万里,辗转于全国各地,与家人聚少寓多,遥寄家书成为他们教诲子女的首选。而这一封封表达真情实感的家书,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他们教育子弟的观念。  相似文献   
7.
<正>清明上河图是宋徽宗起的标题。这个迷首先涉及"清明"是什么意思。有的说清明就是清明节,上河就是上坟。图画中的人就是正在往城外走,准备去上坟。这是专门画了送给皇帝的,画一幅上坟图,皇上能高兴吗?看着也不吉利呀。宋徽宗的题名来自《后汉书·班彪传》。班彪是东汉的历史学家。《班彪传》讲到班彪的儿子班固时,称"固幸得生于清明之世""清明  相似文献   
8.
晚清名臣曾国藩素有识人之誉。据说,他善于观察人的相貌和精神气质,以此判断人品材质,还归纳出一套口诀:“斜正看鼻眼,真假看嘴唇,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主意看脚跟,若要看条理,全在言语中。”  相似文献   
9.
晚清新加坡革命派报刊<中兴日报>,刊载了数量众多的小说作品,其质量有良有莠,跟同时期中国报载小说相比,尚算差强人意.该报为南洋革命派在孙中山直接指导下兴办的舆论机关报,因此,在小说观念上,革命启蒙性是其基调;但后期迫于经营压力,为吸引读者,小说的娱乐性、消闲性被逐步认同.该报小说以中国性为主要品格,但在小说工具性的发挥、多语体采用及本土题材采纳等几个方面,又体现出本土性,可视为南洋华文小说品格的萌芽.  相似文献   
10.
19世纪中期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开始向近代转变的时期,随着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性质的改变,思想学术也发生了变化:由"内圣"而后"外王"的传统价值观和用遵循道德规范的"知理"来"治国"的方式已经行不通了。这促使晚清的理学群体发生分化,形成偏于"内圣"的修身派和侧重于"外王"的经世派。修身派强调个体道德修养,经世派注重建功立业。满清王朝在同治时期的复兴得益于经世派的"自强新政"运动,虽最终失败,但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