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8篇
  免费   11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7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71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39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8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与一般意义上的合同解除权相比,任意解除权有着更强的"任意性",体现着特殊情境下法律对于更高自由与效率的价值追求。然而对于合同任意解除权设立、行使等过程中的"任意限度"问题,分歧层出不穷。在权衡意思自治与合同严守原则的基础上,尝试从多重角度划定合同任意解除权的任意"边界",有助于维系法律的公平正义,平衡双方当事人利益,促进实现保障自由权利和防范权利滥用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2.
论税收的民事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税收是以民事主体的经济活动为对象课赋和征收的,此类经济活动首先应为民商法所规律,因此,税收与民事法律密切相关。从公法的角度,结合私法的理念,以“公法之债”、税收优先权、税收代位权、税收撤销权和税收担保制度为切入点,对税收的民事保护进行系统的研究,以期对我国的税收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民事行为能力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强 《法学论坛》2005,20(5):94-98
有关民事行为能力制度,我国采取德国法的三级制,除此种立法例之外,还有日本、法国民法所采用的两级制。三级制的立法存在种种缺陷:不能给予民事行为能力欠缺者合理的保护;缺乏对这一群体意思自治的尊重;阻碍了法律行为的生效和交易效率。因此,建议我国民法典采用日本、法国的两级制,并完善相关的配套制度。  相似文献   
4.
撤销权作为债的保金制度之一 ,对于维护交易安全 ,保障债权人利益起到很好的作用。撤销权先后表现为形成权和请求权性质 ,债权人应以自己债权额为限行使撤销权 ,债权人行使撤销权 ,其效力依判决的确立而产生 ,并对债权人、债务人、受益人及转得人均产生效力 ,撤销可以发生溯及既往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陈志恒 《法制与社会》2013,(29):240-240,242
《物权法》第63条第2款赋予集体成员请求人民法院撤销集体经济组织、村民委员会或者其负责人作出的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决定的权利,为集体成员维护自身权益打开了一条"绿色通道"。但该规定比较粗略,不具可操作性,应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6.
破产撤销权利人可以直接向相对人主张行使撤销权,追回财产,但如果相对人不予认可,撤销权利人便可以诉讼的方式行使之,此种方式可谓撤销权诉讼。我国《破产法》规定撤销权只能通过诉讼的方式行使。从诉的形态来认识,破产撤销权诉讼为形成之诉和给付之诉的结合。从诉讼的构造来看,管理人基于其独立的地位和权利行使主体的身份应为诉讼的原告;相对人或受益人为行为的实质对象,所以应为诉讼中的被告;债务人与可撤销行为存在利益牵连关系,应为诉讼中无独立请求权的第三人。同时破产撤销权行使后,产生可撤销行为自始无效,财产返还、回归债务人财产和相对人或受益人原权利义务恢复的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7.
李杨 《法制与社会》2013,(32):16-17
可撤销合同中的撤销权是基于意思自治的原则和保障受害人利益出发,赋予一方当事人重新做出意思表示,撤销已生效合同的权利。法律规定撤销权的权利主体是合同当事人,但又规定撤销权的实现需依靠法院或仲裁机构的介入.而撤销权又属于形成权。这种诉讼之必要的立法模式亟需改进,本文认为赋予当事人以意思表达主义的方式直接行使撤销权,以达到撤销合同的目的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8.
徐英杰 《法制与社会》2013,(25):268-269
意思表示错误是造成意思表示瑕疵的重要事由。我国目前尚未建立意思表示错误制度,学理上对与此有关的很多问题还存在争议,本文拟从两大法系关于意思表示错误的比较研究、我国立法现状及意思表示错误有关问题的理解等方面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9.
10.
美国的医疗纠纷仲裁制度是为应对美国医疗行业危机而产生的。由于仲裁本身具有专 业性强、成本低、效率高、对抗性弱、保密性强的优势,医疗纠纷仲裁迅速得到联邦及各州的认可,经过 40 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体系,成为美国医疗纠纷解决机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医疗纠 纷仲裁以当事人意思自治为原则,仲裁条款与医疗服务、医疗保险合同相结合,仲裁庭组成及仲裁员 选任规则设立中立第三方协助制度,仲裁程序注重突出仲裁高效、快速的优势。但是,部分州为鼓励医 疗纠纷仲裁而规定的强制仲裁和撤销权制度却阻碍了医疗纠纷仲裁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