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案例启示:浙江温岭虐童案中幼儿教师虐童的行为不构成寻衅滋事罪、故意伤害罪、侮辱罪或虐待罪。由于现行刑法没有规定相关的虐童犯罪行为,使得虐童行为不能得到应有的惩罚。要解决这一问题,较为可行的办法不是在刑法中增设"虐待儿童罪",而是应对虐待罪的立法予以完善,并将此类行为纳入虐待罪进行规制。  相似文献   
2.
本是幸福浪漫的婚礼现场,婚礼司仪却口若悬河大讲荤段子,弄得一对新人好不尴尬。这不,前些天,刚做完新娘的徐女士婚礼后就找到了律师,  相似文献   
3.
阮齐林 《中国司法》2004,(12):56-59
一、刑法学试题所占分值和试卷设计的变化2004年司法考试试题中刑法学试题数量和分值为:(1)卷二中的客观题共40题60分,分别为:单项选择20题20分;多项选择11题22分;不定项选择9题18分;(2)卷四中案例分析(第六题)25分。两项合计共85分,约占总分600分14%强。如果加上卷四第七题(论  相似文献   
4.
网络背景下侮辱罪相较于传统的现实形态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主体、实行行为以及定量标准三个方面,这些变化考验着刑法的应对。对此,在侮辱罪的认定上,主体方面需要合理规制公众人物以及积极参与网络侮辱行为的网民两类特殊主体,实行行为方面需要以行为的公然作为侮辱罪公然要件的标准,将传播行为定性为侮辱罪的实行行为,并通过比较初始侮辱行为与介入侮辱行为的危险性以合理判断侮辱行为与侮辱结果间的因果关系,同时在侮辱罪的定量标准上,应建立起多元的衡量标准,以全面判断侮辱行为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5.
江星苒 《前沿》2012,(17):84-85
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推进,新闻媒体在民主法治建设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它凭借着强大的影响力,充分保障了公民的知情权和表达权.当前,新闻媒体发展正处于井喷时期,发挥新闻媒体的积极作用,净化新闻空间,防止其滥用言论自由等权利危及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合法权益,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从概念、构成、种类和认定四个侧面浅议新闻犯罪.  相似文献   
6.
因为一场轻率而不可控制的"人肉搜索",一个18岁的年轻生命消逝了,而另一个23岁的年轻女孩将面临一年的有期徒刑。"人肉搜索",究竟伤害了谁?公众在网络上的行为是否应有必要的限制?广东汕尾法院近期对一起涉及"人肉搜索"案件的判决,向网络越界行为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7.
一、基本案情2012年9至10月,邵某为追求精神刺激,先后4次驾驶二轮摩托车,在其居住城区马路上尾随骑电动车的妇女,待行至两车并排,乘其不备,抓摸4名被害妇女胸部,后迅速驾车逃离。二、观点分歧邵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构成何罪?第一种观点认为,邵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理由是邵某乘妇女不备"袭胸"的次数较少,社会危害性不大,根据刑法谦抑原则,对其进行行政拘留即能达到恫吓阻止再犯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公民的名誉和人格应该受到国家法律的保护,侮辱、诽谤他人,情节严重的是一种犯罪行为,应受到国家法律的制裁。应以《刑法》为依据,从犯罪的客观特征分析侮辱罪与诽谤罪的主要差别。  相似文献   
9.
在犯罪对象同为妇女的情况下,强制侮辱妇女罪和侮辱罪有许多相似之处,以致造成司法认定上的混乱。事实上,在行为人使用暴力手段,侵犯妇女性的隐秘权的情况下,即发生了一种法规的竞合:行为人既触犯了强制侮辱妇女罪,也触犯了侮辱罪。对这种具有交叉关系的法规竞合,应按重罪即强制侮辱妇女罪定罪量刑。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