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工人农民   2篇
世界政治   10篇
法律   17篇
中国共产党   32篇
中国政治   30篇
政治理论   18篇
综合类   2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关于信念、信仰、理想及其科学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仰是对于世界和人生的总看法总方针 ,称之为真理或主义 ;信念是有关社会和人生的基本信条 ;理想则是对经过预测而设计的人们为之奋斗的未来最完美的远大价值目标体系。信念、信仰、理想的确立是个人社会化过程。加大信仰科学化建设力度 ,根本上是要深刻认识“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这个论断。  相似文献   
2.
李向平 《检察风云》2013,(20):34-35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成就备受关注,而与此紧密联系的信仰问题,也一直是社会各方面讨论与焦虑的核心。信仰危机问题与经济发展如影随形。特别是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巨大发展与社会变迁的深层表现,利益分化、共识断裂的现象格外严峻。  相似文献   
3.
王立洲 《求实》2012,(4):34-37
当代社会,由于技术理性与经济理性的极度膨胀,伴随着物质富足的是人们精神的贫乏与衰落,处于社会转型期的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从文化哲学的视角看,其实质是文化裂变和转型中的一种文化价值冲突。提升中国人的人文自觉,通过回归生活世界的文化实践,实现中国人的文化转型,就会把信仰危机变为中国现代化转型的良好机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文化交流,后现代主义传入我国后,其怀疑、批判、反传统、反中心的基本精神迅速赢得了广大青年大学生的热衷和追捧。而后现代主义强调多元、追求个性自由、宣扬不确定性的"碎片化"社会价值追求,并由此产生的价值相对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甚至道德虚无主义,也在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追求过程中埋上了阴影。如果高校教育引导不当或不及时,就极易对大学生信仰产生影响和危害,必须引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5.
《学理论》2017,(7)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整体战略布局中最为核心的要素之一,错综复杂的国际局势波诡云谲、瞬息万变,带给中国的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对中国而言,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然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信仰危机和价值秩序混乱,这一切都严峻地考量着我国的意识形态安全,理论和现实都需要我们以更为开阔的思路来研究当代中国意识形态安全的路径,重塑理想信念、坚定政治信仰,以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筑坚强意识堡垒。  相似文献   
6.
多元化语境下的“信仰危机”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元化的前提下,一元的社会信仰体系不可避免地会受到挑战,这种现象并不能简单理解成信仰危机。社会的多元化并不必然导致社会的无序,也不一定会否定国家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地位。多元化语境下的信仰重建必须在个体信仰的确定性与宽容性建设,社会信仰的价值性与真理性建设这两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审美救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持足够的审美自律和审美空间,审美活动拒绝和反对日常生活世界的物化和庸俗化.审美对日常世界的批判性,可以使人们摆脱日常生活的束缚,克服社会的功利性障碍和人类中心主义的思维模式,使人和自然能找到协调一致的审美状态;它能够培养人的高尚的情怀,使人保持一种健康、平和的心态.审美是克服信仰危机,走向自由王国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当代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艳妮  贺争平 《传承》2011,(2):32-33,47
目前,中国处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一步深化的社会急剧转型时期,对当代大学生的信仰产生了很大的冲击,使大学生的精神世界产生困惑,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信仰出现危机。通过剖析大学生的道德信仰问题,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培养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9.
《求知》2011,(1):44-44
施惠玲、荆学民在2010年第3期《北京交通大学学报》撰文认为,中国社会转型期信仰危机的形成有一个历时过程,这一历时过程包括:(1)“五四”运动以降传统信仰危机。个人与社会、现实与理想的关系错位、颠倒、紊乱,使中国人的传统信仰陷入危机。(2)“文化大革命”信仰宗教化造成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危机。(3)苏东剧变引发的共产主义信仰危机。  相似文献   
10.
在了解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规律的基础上,超越经济理性,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规律,能够实现更大、更多的人生目标.夯实基层组织工作,国家、社会主动调整和引导大学生未来预期,加大民生工程投入,不断挖掘先进典型,促其开阔视野、延长决策周期;通过资助大学生创业计划和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使其基于但超越经济理性实现理想、践行信仰,为社会经济发展持续注入新鲜思想、持续巩固主流价值体系及校企合作是培养学生的职业信仰、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重要途径.未来的信仰教育工作,应在高度重视和应对物质性基础的前提下,允许大学生理性思辨、试错选择,但需提供“身边”的服务和帮助,使信念和信仰能够妥善融合,增强个体信仰信心,使群体行为模式建立在中长期预期的基础上,避免陷入机会主义的短视漩涡,同时加强社会主义信仰和中国梦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互动和联系,加强引导、增强自觉性,获得持续的信仰暗示、支持或者帮助,使其既能真干实干,又能坚定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