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0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3篇
中国政治   19篇
政治理论   15篇
综合类   16篇
  2021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与以往的榜样相比,"全国道德模范"具有更贴近生活、更贴近现实、更贴近受教育者的特点,运用全国道德模范的榜样事例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人格教育,其教育效果将更为显著,教育影响也将更为深远。  相似文献   
2.
《学理论》2013,(36)
大学生健全人格培育是促进大学生在人格结构上和动力上向崇高人性发展的培育过程,大学校园文化在健全人格培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探讨健全人格培育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的基础上,进而探析大学校园文化对大学健全人格培育的作用机理,从而研究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利用志愿者服务活动促进大学生塑造健全人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格对于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一个人能否成功,与其是否具有健全人格有紧密联系。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栋梁,具有健全的人格有助于适应瞬息变化的社会并为社会服务。本文提出利用大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方式来帮助其塑造健全人格,用志愿者活动来磨炼大学生自尊自强的人格意志,端正大学生严谨治学的人格态度,培养大学生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并使其拥有胸怀天下的人格气度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相似文献   
4.
周伟文 《学理论》2010,(22):223-223
针对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特征,分析大学生在人格方面存在的问题,并运用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学基本原理,结合实际,从加强思想修养,培养大学生意志能力,培养自尊、自爱、自强的精神等方面,引导大学生不断提高自我、完善自我,逐步使自己具备健全人格。  相似文献   
5.
周丽芳  吕英军 《求索》2010,(12):99-100
投射性认同是精神分析理论中具有核心意义的概念,它对于理解分析师在临床治疗中的独特作用具有深刻意义。这个概念经历了名称不断变化,内涵不断丰富的过程。弗洛伊德的古典精神分析理论中孕育了投射性认同思想的萌芽,克莱因明确提出了这一概念,而拜昂则把一种系统的观点带进了精神分析的术语体系,将投射性认同发展为一种分析师和来访者之间无意识的交流模式。发展后的投射性认同概念对于深入理解健全人格形成机制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6.
奥运精神对于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具有重要作用。在培育大学生健全人格的过程中应树立高尚的人格目标与人生理想;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正确对待挫折。  相似文献   
7.
论校园文化的心理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校园文化是学校特有的文化现象,是学生接触最多、影响最大的教育环境,对学生的发展和成才具有重要的心理功能。主要包括教育导向、陶冶熏染、规范约束、示范激励、人格塑造、凝聚创新等心理功能。  相似文献   
8.
<正>三元育人即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复合专业以及实践能力,这是江西城市职业学院黄玉林董事长1999年提出的一种育人方式。在这种方式的激励下,江西城市职业学院走过了10个春秋。回顾过去,我们认为,三元育人有三个显著特点,这就是辩证性、实用性和发展性。  相似文献   
9.
健全人格是人格发展的最高层次,健全人格的塑造体现了个体对于未来人格境界和文化价值取向的终极关怀。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需要关注个体独立自主的能力、积极进取的品格、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等核心要素,充分认识塑造大学生健全人格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把握大学生健全人格塑造的基本维度和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0.
健全人格是一种理想的社会人格.现代大学生由于历史、现实及自身的原因,存在着一定的人格缺陷,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应以大学生自我教育为根本,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补充,充分发挥各自的教育功能,创造一个健康的大学生人格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