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道门口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凡老乐山人都知道,原嘉州公园,现劳动人民文化宫处叫"道门口",道门口之名是如何演变来的呢? 中国历史上明以前一直以路、州、府、县划分全国行政区域,明朝初年增设"道",全国划分为41道,四川分川东、川西、黔南三道。明永乐年同又在原"道"基础上增设"分守道",四川有六个分守道,乐山属"上川南道",道署地址就在现文化宫内。所以叫"道门口"。即道台衙门的街口。 既是道台衙门,嘉定府的政治、文化中心,必然有一定的档次和规模,故当时道门口的建筑是城区最大、最好的。有巍峨的中堂,高大的庑廊,有楼台亭榭,池泮绿地等道署建筑和附属设施,十分富丽堂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