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从体外药敏实验的角度观察华蟾素注射液配伍丝裂霉素对不同肝癌细胞抑瘤效果和对正常肝细胞的毒性反应。方法:通过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观察低浓度华蟾素注射液、丝裂霉素及两配伍使用时对人肝癌细胞系SMMC-721、BEL—7402细胞及正常肝细胞系L-02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结果:对人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华蟾素及丝裂霉素两配伍使用较两单独使用显增强;丝裂霉素对正常肝细胞具有一定生长抑制作用,而华蟾素注射液则无此作用,与单独使用丝裂霉素比较,两的配伍使用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未见明显增加。结论:华蟾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可显提高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同时未增加对正常肝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提示华蟾素和丝裂霉素配伍使用在肝癌治疗中具有很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估肝动脉华蟾素注射液栓塞治疗对中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肝动脉栓塞术治疗,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给予华蟾素注射液和表阿霉素注射液灌注。治疗前及TAE术后6周,分别采用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ZPS评分标准(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 Zubrod-ECOG-WHO, ZPS)、中文版FACT-Hep量表(Functional Assessment of Cancer Therapy-Hepatobiliary, FACT-Hep)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 两组治疗前ZPS评分、FACT-He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AE术后6 d,治疗组ZPS评分显著改善(P<0.01);治疗后6周,治疗组FACT-Hep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肝动脉给药联合碘油栓塞治疗方案可改善中晚期肝癌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4.
目的:研究时间对华蟾素注射液含量测定的影响。方法:以5-羟色胺为对照品,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华蟾素注射液中吲哚类总生物碱的含量进行比色测定,测定波长为555nm。结果:当加入显色剂后30~40min进行含量测定,此时数值较稳定。结论:在对华蟾素注射液的含量进行测定时,应在制备好供试液后30~40min内进行,结果较为准确。  相似文献   
5.
摘要:目的:体内实验探讨华蟾素注射液对小鼠黑色素瘤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建立黑色素瘤B16F10 C57BL/6小鼠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40只黑色素瘤移植瘤小鼠按随机分组原则分为四组:对照组(腹腔注射0.15 mL生理盐水)、华蟾素注射液低剂量组(腹腔注射0.15 mL,156 mg/mL)、中剂量组(腹腔注射0.15 mL,312 mg/mL)和高剂量组(腹腔注射0.15 mL,468 mg/mL);H&E染色后观察黑色素瘤移植瘤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移植瘤组织MMP-2、vimentin、MMP-9、 E-cadherin、N-cadherin、和Ki-67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华蟾素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小鼠移植瘤质量均明显降低,而小鼠体重变化无明显差异;H&E染色结果表明华蟾素注射液高、中、低剂量组黑色素瘤细胞形成的巢均减少、细胞密度均降低以及细胞体积均增大;免疫组化结果表明华蟾素注射液中、高剂量组下调了Ki-67蛋白的表达(均P<0.01);华蟾素注射液中、高剂量组可上调黑色素瘤移植瘤中E-cadherin蛋白的表达(P<0.05);华蟾素注射液低、中、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N-cadherin、MMP-9蛋白的表达(均P<0.05);华蟾素注射液中、高剂量组可显著下调MMP-2和vimentin蛋白的表达(均P<0.05)。结论:华蟾素注射液在体内具有抑制小鼠黑色素瘤的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黑色素瘤EMT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6.
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但近年来早期胃癌的发现率仍不超过治疗病人的10%[1].既然手术偏迟,或不能手术,化疗应更为重要.尽管化疗有效率不断提高,但在现有药物和疗效的前提下,寻求其它疗法与化疗结合,而有减毒增效作用,更有意义.我们自1999年3月至2000年12月采用华蟾素(安徽金蟾药业总公司生产)联合ELF方案(Vp16+Lencovorin/5-Fu)治疗晚期胃癌3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科1996年2月至1999年2月采用华蟾素治疗67例肿瘤术后1~3年复发伴(或)转移者,现报道如下,并就华蟾素的临床应用加以讨论。 1 资料与方法所有病例均系手术后1~3年复发伴(或)转移者,其中男51例,女16例;年龄53~72岁(53~59岁23例,60~69岁37例,70~72岁7例)。病理类型:高分化腺癌29例,中分化腺癌26例,低分化腺癌7例,其它5例。手术时,38例侵及深肌层,周围淋巴结有癌转移者2例(2/9~9/16);29例侵及浆膜层,周围淋巴结转移者7例(2/9~9/16)。所有病例均行病灶完全切除与周围淋巴结清扫术。术后给予标准方案化疗4~9疗程,其中化疗4疗程9例,6疗程37例,9疗程21例。所有病例入院前3个月未行化疗。入院时经Karnofsky行为状态评分法(KPS)评分,30分者21例,40分者18例,50分者18例,所有病例均无化疗指征。术后1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5例,其中胃癌3例,结肠癌2例;术后2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15例,其中胃癌9例,直肠癌6例;手术3年复发伴(或)转移灶者47例,其中胃癌22例,食道癌11例,直肠癌14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究华蟾素(cinobufagin, CBG)注射液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 EMT)的影响。方法 CCK-8检测CBG注射液对MGC-803存活率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BG注射液对MGC-803形态的影响;采用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小室检测CBG注射液对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人胃癌细胞MGC-803中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和Snail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华蟾素注射液能显著抑制MGC-803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P<0.05),且呈剂量依赖性。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BG注射液能显著上调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P<0.05),显著下调N-cadherin、Vimentin、Snail蛋白表达水平(P<0.05)。结论 华蟾素注射液可以抑制胃癌细胞MGC-803的增殖、迁移侵袭及EMT。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