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篇
  免费   8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217篇
中国共产党   16篇
中国政治   51篇
政治理论   8篇
综合类   10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论与当代》2006,(3):50-50
王世焕、王学江在3月1日的新华网上撰文指出:首先,在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始终处在主体地位。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造福亿万农民的好事,农民既是参与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强调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国家理应比以前更多地承担起建设责任,但国家的扶持不是万能的,不能代替农民所做的一切。  相似文献   
2.
199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明确规定侵占罪后,关于侵占罪的若干概念在理解上尚存在争 论,如“代为保管”、“遗忘物”、“埋藏物”等。对其概念或内涵进行正确的界定,对于正确理解和认定侵占罪具有非常 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福德 《河北法学》2002,20(5):153-156
侵占罪中遗忘物应该区分于遗失物。两者的文义不同是区分的原因之一,立法者在立法过程中也有意将两者加以区分,台湾地区的侵占罪立法体例提供了将两者区分的可资以借鉴的法律传统。将遗忘物与遗失物加以区分的实质在于对不同财物的侵占体现了不同的社会危害性。将两者加以区分也体现了刑法谦抑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4.
商业贿赂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还是一个重大的政治话题,因为它牵涉到改革和反腐败的大局。因此,治理商业贿赂,就不能仅仅从经济层面来考量,也不仅仅是严法苛典能够彻底解决的;如果不能对根深蒂固的“关系文化”加以肃清,如果不能彻底斩断权力伸向市场的手,那么,距离我们打赢这场战役的那一天,依然遥远。  相似文献   
5.
侵占罪是我国法律规定的一种新型犯罪,根据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有关该罪的立法还应当进一步完善,有必要在刑法修改时明确规定业务侵占罪和普通侵占罪,并且相应修改贪污罪的主、客体范围。司法实践中,必须正确掌握侵占罪与相关民事经济纠纷的相互关系。就该罪与违约而言,两者可能亦此亦彼,发生法律责任的重合;就该罪与不当得利而言,两者却是非此即彼,相互有着确定的界限,不可能产生责任重合的情形。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一问题,必须对民法不当得利的有关理论进行反思,明确恶意取得他人利益的行为不能作为不当得利处理,而是一种侵占性侵权行为。如果该行为情节严重或所获数额较大,则可能构成侵占犯罪。  相似文献   
6.
不仅在电子领域,而且在汽车行业.如诺曼·马克莱所预言的.日本将从美国手中夺取汽车王国的宝座.因为它是以生产:小型汽车而制胜的.丰田的皇冠车进入美国市场时的口号是“制造小卡迪拉克”+所以在汽车关车门的声音上特意模仿卡迪拉克.给人一种重厚的感觉。德国的大众汽车是单纯的小型车.而日本的小型车则是把大型车缩小看研制的,所以它更受欢迎。  相似文献   
7.
基本案情:2005年5月22日凌晨1时许,张某驾驶自己的出租车与妻子文某(文某坐后排)到洗车场洗车。在洗车过程中,该洗车场洗车工周某趁张、文二人不留意之时,将文某放在后排座位垫子上的一部“三星”牌E808手机的手机卡取出,放在自己的衣服包里,并把手机藏于洗车桶里用泡沫加以覆盖。洗车完毕,文某发现手机不见后,即追问周某拿手机没有,周某再三否认。当周某主动将衣服包翻给文某看时,手机卡从周某身上掉出。  相似文献   
8.
一名担任长沙市人大代表的律师在风险代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时,因诉讼费问题和委托人发生争议,竟然将委托人委托其接受的全部案款悉数"留置"。在多次催要未果的情况下,委托人以涉嫌侵占罪为由将律师告上法庭。然而,由于律师的人大代表的特殊身份,案件却又陷入了遥遥无期的审理之中。  相似文献   
9.
不当得利构成民法上的债的侵权,是一种具有非法性的民事行为.当不当得利行为人占有他人财物且数额较大拒不返还时,能否按照侵占罪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这是自1997年刑法修订以来一直困扰我国司法界和法学界的一个复杂问题.实践中因不当得利而发生"侵占"的情况多种多样,拒不返还不当得利财物的现象已构成了对社会的严重危害,迫切需要对此进行刑事化剖析.本文结合民法原理和犯罪构成对不当得利行为的非法性、罪责性及学者的不同观点进行具体分析,以客观、合理地认定不当得利与侵占罪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侵占罪的犯罪客体是他人财产所有权."他人财产所有权"应包括公私财产所有权,不应仅仅指私有财产所有权.因为:1.从立法上看,刑法第270条规定的侵占对象是"他人财物""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并未将侵占罪的对象明确限定为私有财产.2.从实践来看,非国家工作人员、非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侵占公有财物的犯罪行为客观存在.3.从程序上看,侵占罪适用"告诉乃论"的自诉程序,但不能据此排斥公有财产所有权在本罪中的客体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