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9篇
各国政治   21篇
工人农民   6篇
世界政治   33篇
外交国际关系   28篇
法律   121篇
中国共产党   172篇
中国政治   311篇
政治理论   144篇
综合类   20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60篇
  2012年   9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网络空间的虚拟生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互联网的崛起,体现数字化生存特征的网络“连线”居民———赛博族(Cybernation)也随之诞生。作为生活于网络空间的后现代主体,赛博族的生存状态具有虚拟性、身体不在场、超越时空限制、拟像化等多重特征。  相似文献   
2.
毛泽东文艺思想和西方后现代主义系统文论都是在继承或吸收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基础上结合不同文化传统而形成的文论思想 ,具有基本相似的社会政治和意识形态特征 ,而且毛泽东文艺思想在颠覆旧思想体系、主张女性解放、提倡大众化、重视政治批评和反对帝国主义等方面分别超前地存在着与解构主义、女性主义、后现代主义、新历史主义和后殖民主义等后现代系统文论相似而不失区别的特征。这对我们在后现代语境中重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文艺思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法律解释者的主体性取决于作者、文本和读者等多种制约因素的互动。作者的权威性和体制性安排确保了文本的经典化和读者的信仰面向。文本权威的建立伴随着读者对作者权威的认同。读者在信仰作者和认同文本权威的方式之下去理解、解释和应用,反过来又强化了文本权威以及对作者的信仰。法律解释者主体性的妥当安置,应吸收后现代解释学的合理成分,反对其过度的诠释;应借鉴圣经解释学"解经"和"释经"的二过程法,适当回归古典解释学。  相似文献   
4.
李凯林 《新视野》2007,(6):48-50
民主在中国备受关注,对民主地位的理解常有对立。本文基于对中国现当代历史事实的反思,循唯物史观原理,论证了"第二性,民主"。提出:民族高于民主,民生高于民主,发展高于民主。民主进步的合理性不能仅由民主自身定,而应置于社会整体发展的参照系中观察。中国共产党提出"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民主政治建设的绩优框架,它是中国经验的总结,也是对西方民主理念进行"颠覆"性"落实"的后现代思维。  相似文献   
5.
张颢瀚 《唯实》2002,(11):69-73
一、第五产业的兴起与经济结构优化和可持续发展1 .文化产业的兴起是产业下游化的必然趋势早在 1 7世纪 ,威廉·配第就发现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 ,产业中心将逐渐由有形财物的生产转向无形服务的生产 ;1 940年 ,克拉克也发现了类似的规律 ,即随着经济的发展 ,就业结构的中心将按照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再由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的规律发生变化 ,此即著名的“配第—克拉克”经济法则。然而 ,第三产业并不是“配第—克拉克”法则作用的终点 ,经济发展中的产业下游化趋势一刻也没有停止。在“配第—克拉克”法则的作用下 ,第三产业内部的就…  相似文献   
6.
理论的主导价值是指导实践而使实践成为自觉活动的实践价值。以科学理论武装人的思想政治教育要实现自身价值,就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克服传统教育的抽象化、概念化和教条化,结合最新发展的实践进行,自觉实现向实践的转向。“五情”是思想政治教育与当今实践发展的契合点,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转向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7.
教师心理健康问题正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教师心理健康研究也因此将逐渐成为健康心理学的热点研究领域.然而,由于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起步较晚,其实证研究与理论研究都还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本文认为,21世纪教师心理健康研究应借鉴后现代心理学思想提供的新视野,以推动并把握我国教师心理健康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吴学丽 《理论学刊》2005,(1):125-126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英国作家奈保尔寓言式的书写,构建起小说<花炮制造者>独特的叙述结构,作品通过对文明与生命欲望、土著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现代性反思,体现了后现代文化批判的蕴含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镇寰 《思想战线》2007,33(3):131-135
经验主义的怀疑主义特点决定了其反科学实在论的基本倾向,随着逻辑实证主义的衰落,经验主义这种认知世界的基本哲学维度受到人们的普遍怀疑。在后来科学实在论与反实在论的争论中,范.弗拉森提出建构经验论的新思路,围绕着“经验适当性”的概念展开与科学实在论的较量,试图借此拯救经验论哲学,促成了经验主义的后现代走向。  相似文献   
10.
后现代观念与历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志敏 《新视野》2004,(1):62-63
后现代观念对历史研究有积极意义:有利于学者思想进一步解放,能加强学者的个体意识,提供了方法上的启示和超越时代反观历史的参照。但也要警惕其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