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0篇
法律   8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黄伯青 《人民司法》2012,(18):14-17
自陷行为,在刑法理论上又名原因自由行为,是指行为人在具有行为能力时,故意或过失地使自己陷于无责任能力或限定责任能力状态而实施危害行为,并导致危害结果的发生。只要被告人是起因于自陷行为,无论本人处于何种精神状态,均不得免责。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毒品问题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我国为了有效遏制和打击毒品犯罪,制定了“禁吸、禁贩、禁种、禁制”的禁毒工作方针,突出了“禁吸为先”,这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为此,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运用多种途径进行禁吸的宣传,以减少吸食毒品的现象。  相似文献   
3.
4.
张润生 《法医学杂志》1994,10(4):170-171
140例海洛因毒品案鉴定结果分析张润生(上海市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上海200083)ANALYSISOF140CASESOFHEROIN¥ZhangRunsheng(ShanghaiInstituteofForensicSciences;Shangh...  相似文献   
5.
高绍安 《中国审判》2013,(7):106-106
<正>"89年11月出生的石超,吸食毒品后与女友到朋友处聊天,仅因朋友的女友准备休息要求其离开,便与朋友的女友发生争执,先是掌击朋友的女友,后拿起房间桌上的菜刀,持菜刀先后砍击朋友及其女友,致二人大失血死亡。更有甚者,他的女友好言相劝,石超不但不听,反而持菜刀砍击自己女友数次,致其轻伤。石超因持刀行凶,致二人死亡、一人轻伤,罪行极其严重,于2013年5月15日被依法执行死刑。"——吸毒后行为失控、丧心病狂,酿成两对朋友4人中3死1伤的惨痛后果——这就是今年6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五起毒品犯罪典型案例之一的石超故意杀人案。  相似文献   
6.
2012年12月13日上午八点,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第三法庭内,由大理州人民检察院向大理州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的原云南省楚雄州州长杨红卫涉嫌受贿、滥用职权案开庭。当审判长宣布开庭后,法警将杨红卫押入法庭,他表情显得平静,甚至还带着微笑向旁听的亲属点头示意。2011年4月,杨红卫被云南省纪委"双规",因媒体报道杨红卫吸食毒品"卡苦"而被称为"吸毒州长",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小个子有大气魄杨红卫1963年出生于云南省红河州弥勒县,自1983年参加工作后,仕途一帆风顺。他年仅25岁就担任红河州团委副书记,  相似文献   
7.
青少年吸毒主要原因是好奇、寻找刺激、叛逆、受骗等。青少年染上毒品后 ,身心健康、家庭都受影响 ,甚至为筹毒资走上违法犯罪道路。针对青少年的可塑性特点 ,做好宣传教育工作 ,通过家长和学校老师的关心、帮助、教育 ,加上政府部门对公娱乐场所等外部染毒环境的净化及“无毒社区”的建立 ,解决青少年吸毒问题是完全有可能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毒品犯罪现象在近十几年有滋长蔓延之势 ,完善与强化对毒品犯罪的社会控制机制是一项紧迫任务。纵横比较和分析国内历史与周边国家或地区经验 ,突出法制控制对于预防和控制毒品犯罪的效用至关重要 ,建议在我国刑法典中增设吸食毒品罪的罪名。  相似文献   
9.
毒品犯罪案件中,时常在犯罪嫌疑人住处发现毒品,而且,随着毒品犯罪的增多和日益复杂化,在住处发现毒品的情况愈加普遍。对于在犯罪嫌疑人住处发现的这部分毒品如何认定,往往产生不同的认识。有的犯  相似文献   
10.
引诱、教唆、欺骗他人吸毒罪侵犯了国家关于麻醉药品、精神药品的管制和他人的身心健康。该罪在主观上行为人明知自己实施引诱、教唆、欺骗行为是为了促使他人吸食、注射毒品而仍然实施;而在客观方面具有行为的非法性、手段的多种多样与导致他人吸毒这一结果三个特征。它在犯罪形态上也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