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2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2篇
中国政治   24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殷真 《现代领导》2005,(11):4-4
中国传统文化观念讲究“人和”,以和为贵,认为“人和”是最有利的成事条件。“人和”在我们各个工作单位中表现为有良好的干群关系、人际关系.以及依靠人们之间积极的配合来实现良性的工作运行。在这里.主要从达到这种良性状态的管理方式的意义来理解。而产生于工业化过程中的现代管理方式讲究制度化,认为制度是客观、公正、有力的,实行制度化管理,以制度达到制约、督促,才能出效率。  相似文献   
2.
和谐,是一个美妙的哲学理念。“君子和而不同”、“和为贵”、“如乐之和,无所不谐”……千百年来,不乏古圣先贤对和谐社会有诸多的想。然而,这些构想都只能留在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3.
作为美好的生活理想和价值目标,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民康物阜”、“国泰民安”、“和为贵”、“政通人和”,是千百年来中国人对生存环境的追求和向往。但和谐社会不可能是无差别的、没有任何矛盾和问题的社会,而是一个有能力化解利益冲突,并由此实现利益大体均衡的社会。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强力推进和利益格局的调整,各种利益冲突层出不穷。因此,必须要有融洽和谐的利益表达机制作为沟通的桥梁,营造出和谐社会的宽松氛围。  相似文献   
4.
陈科华 《求索》2014,(11):20-24
"协和万邦之道"是传统中和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华夏之中国与周边民族及国家之间的和谐关系,要靠什么样的政治理念与外交实践原则去维系,才是最具正当性且最具有效性的。它以"夷夏之辨"为民族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从"天下一家"或家国一体的民族国家观出发,建构了一个具有天然合法性且具有等级尊卑秩序的和谐世界图像,对当代中国民族关系处理及世界和平的构建具有重要的参与价值。  相似文献   
5.
统一战线涵盖的政党、民族、宗教、阶层、港澳台海外等不同领域,具有各自的历史,我国是一个多宗教国家,社会主义的宗教理论认为宗教问题具有"三性":长期性、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这就决定了宗教问题不同于其他社会问题,具有特殊的长期复杂性。同时,国际、国内因素,民族、宗教因素,现实、历史因素,各种问题交织在一起,民族因素、宗教因素在国际环境中的影响明显上升,形成了复杂多变的局面。宗教领域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各种矛盾和问题也不断出现。因为,整个社会经济成分复杂、组织形式多样、就业方式多样,不同的利益关  相似文献   
6.
胡发贵 《群众》2012,(9):77-78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一种讲求和谐的文化,有“和为贵”之说。其实在汉语言中,“和”这个词本身就饱含温情与温暖,象征着圆满与安宁,又含蕴着正面积极、充满希望的气息,读到诸如祥和、谦和、和善、和气、和睦等词时,总令人产生愉悦和美好的感觉与联想。  相似文献   
7.
1989年至2002年,国际形势经历了重大、深刻的变化。其间,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解体,各种力量分化组合,世界进入新旧格局交替时期。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国际关系错综复杂,矛盾和斗争此起彼伏。在纷繁复杂的外交实践中,江泽民作为中国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外交思想,站在时代发展的前列,放眼世界和未来,提出了一系列外交方针和政策,开拓了中国外交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8.
一个“和”字,浸透了中华五千年文化传统,概括了中国文化的精髓和政治哲学思想。追溯“和”文化思想的历史轨迹,探析“和”文化思想的内涵将有助于推进当前的行政管理改革。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形势以及行政管理改革的现实实践,要求对当前行政管理理念进行新的塑造,根据“和”文化思想内涵所带来的启示,可以总结出当前行政管理需要塑造四大新的理念。  相似文献   
9.
"和为贵"是中国文化的一个传统思想,"和为贵"思想的求同精神,对新时期统一战线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和指导作用.借鉴"和为贵"思想,建设最广泛的联盟,包容和尊重差异,扩大参与,增强协商,是新时期做好统一战线工作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和”字最早见于金文,有关“和谐”的思想源远流长。《左传》写道:“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诸子百家争论不休,但对“和谐”却都心向往之。从孔子的“和为贵”,到墨子的“兼相爱”,再到孟子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都表达了社会和谐的主张。热爱和平,祈盼和顺,崇尚和美,追求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