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7篇
中国共产党   10篇
中国政治   26篇
政治理论   9篇
综合类   5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的外婆     
在重庆的童年岁月我完全生活在母系氏族里。爷爷奶奶在南京,爸爸在西安电视台工作,我和外公、外婆、妈妈一起生活。外公不常看到,他早先在西南局(中共中央西南局)的一个高干招待所工作,后来到一所离家很远的外国语学校工作了,一周回家一次。外婆在重庆日报社上班。到我上小学的时候,妈妈从重庆人民广播电台调到西安电视台和爸爸团聚去了,我就被彻底丢给了外公外婆。外婆是苦出身的家庭妇女,只有初小文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在母系氏族向父系氏族过渡阶段,即新石器时代中期渔猎畜牧向农耕时代过渡的阶段,存在着中华文明肇启的伏羲时代!这个时代的主要成就就是产生了博大精深、影响深远、内涵丰富的伏羲文化。伏羲文化留给了我们当代人重要的精神财富,其中最主要的是完全不同于西方文化形态的、有极高文化价值的、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开端的伏羲八卦,以及作为中华民族性格基因的伏羲“盛德大业”的人生目的论。  相似文献   
3.
近代中国氏族共同体研究的学术回顾与拓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之间,国人将氏族与宗法制度联系在一起,从而对传承几千年的氏族制度多持否定的态度,其间,对中国氏族作冷静的学术研究者也不乏其人。随着对氏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将"氏族共同体"概念引入研究领域。详细考察"共同体"与"社会认同"之间的差异,我们认为氏族少有共同体特征,而更多地带有社会性特色。  相似文献   
4.
"游牧民族建立国家前长期处于氏族部落制阶段",这一论点多年来在各类教材中沿用,有的研究文章也不加推敲地引述.事实上,游牧民族社会结构问题不能一概而论.本文认为,建立国家前,游牧民族有组织生产和发动战争的行政权力,有"类似国家"的社会结构,并非长期停留于氏族制阶段.  相似文献   
5.
刘梦忠 《乡音》2011,(5):35-36
2006年5月20日,在我国第一个文化遗产日(每年6月的第2个周六)到来前夕,国务院批准了文化部确定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0大类(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曲、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共518项,我省共39项榜上有名。2008年和2010年,国务院又相继公布了第二批、第三批国家级"非遗"名录,我省分别为78项和15项。2006年、2007年和2009年,我省先后公布了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共365项,173个子项。现将我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作部分介绍,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侨园》2014,(11):45-45
姓氏起源柏姓起源主要有三:(一)以封国命姓。早在周朝的时候就有柏国,也叫柏子国,故址在今河南西平柏亭一带。相传柏国的开国君王是黄帝的臣子柏高。春秋时,柏国被楚国所灭,柏国国君的后代就用原来的国名柏作为自己的姓氏。《通志·氏族略》载:"柏国在今蔡州西平县,为楚所灭,子孙以国为氏。"(二)以人名命氏。始祖为柏翳,起源于尧为部族首领之时,系出嬴姓。《史记·秦本经》载:"大费拜受佐舜,调训鸟兽,鸟兽多训服,是为柏翳,舜赐嬴姓。"自此之后,柏翳使有了两个姓属,即柏姓和嬴姓,他的后代子孙也形成了两支,其中一支,是为柏姓。(三)以木名命姓。  相似文献   
7.
张盛林 《传承》2010,(6):72-73
"国人""野人"是周朝社会的被统治阶级,但是由于当时还残留有原始氏族共同体的某些特征,"国人""野人"具有不同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由于国野差别是原始氏族共同体的残留物,其存在不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而是社会进步的阻力,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国人"的地位逐渐下降,国野差别逐渐消失。  相似文献   
8.
张桂华 《研究与交流》2006,(6):23-25,28
这是一部西南采风录,更是一项人类学田野考查。作者是一位富有采访经验的老记者,也是一位学有专长的人类学、社会学学者。这就使书的品格有了保证,不会仅仅停留在猎奇和惊艳、渲染和夸张,虽然是调查访谈的顺时记述,其叙述结构却非一般游记式样,观察所至更处处折射出专业眼光和见识,且时时将历史与现实相对照,如此而将这一块遗落大山深处的人类史前文化化石、中国至今仅存的父系氏族部落状况清晰地呈献于世人面前。  相似文献   
9.
武树臣 《中外法学》1992,(6):6-12,64
<正> 在传说中的黄帝时代,属于东夷人集团的蚩尤部落,已经拥有八十一个氏族。他们凭借锐利兵器侵凌他族,横行天下,他们为了统一号令和奴役战败的异族,创制了五种残酷的刑罚,并把它们称为"法"。蚩尤部落的嫡系苗民在施行刑罚上采取了过于激烈的行动,即将五种刑罚广泛地施于内部,从而遭到普遍的抵制,并且削弱了自己的力量。黄帝部落战胜了蚩尤部落,建立了空前规模的部落联盟机构。《管子·五行》说:"黄帝得六相而天地治"。这"六相"分管兵、廪、士师、司徒、司马、李诸职,而蚩尤部的酋长虽被黄帝杀死,其部民却被吸收进来,蚩尤部仍主兵,他们创造的五种刑罚也被继承下来了。其实,"六相"不过是六个部落酋长,他们之间的分工被相对稳定地固定下来,这些"部落显贵"逐渐获得了"担任其他一切官职的独占权",并"世袭"下去。  相似文献   
10.
寻根记     
据考,在氏族社会,氏族成员就能够追述自己的世系,逐渐产生了祖先的灵魂可以庇佑本氏族成员的观念,形成了各种崇拜仪式.祖先崇拜观念形成以后,几千年来,慎终怀远,缅怀先祖,绵绵不绝.正是有了血缘、家族、宗族观念,继而上升到"德""孝""忠""仁"伦理思想,并不断拓展其道德范畴,最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