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9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3篇
工人农民   3篇
世界政治   23篇
外交国际关系   3篇
法律   947篇
中国共产党   33篇
中国政治   129篇
政治理论   36篇
综合类   238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5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136篇
  2010年   104篇
  2009年   101篇
  2008年   11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58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76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请求权,形成权,抗辩权是民法的枢纽性概念。本文拟对上述范畴作一阐述,并澄清几个概念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4.
离婚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及其构成要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离婚损害赔偿的规定填补了我国婚姻立法的一项空卣,但由于规定得比较简单,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明确。本文首先探讨了离婚损害赔偿的理论依据,然后阐述了离婚损害赔偿的构成要件,认为其理论依据是建立在侵权关系之上,其构成除了应符合一般民事赔偿的条件外,还须具备在赔偿责任主体、行使请求权的时间等方面的特殊要件。  相似文献   
5.
日本拒绝对华民间赔偿法律依据辨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日本把国家赔偿与民间赔偿混为一谈,不承认中国受害者具有索赔请求权,并以“超过诉讼时效”为由驳回受害者的诉讼请求,致使对日民间索赔诉讼鲜有胜诉或以救济金、慰问金应付了事。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中国放弃国家赔偿不等于也没有放弃民间赔偿,民间受害索赔请求权是多项国际条约明文规定的,受害者的诉讼请求是不受诉讼时效限制的,救济金或慰问金不具有国际法律责任意义上的赔偿性质。日本政府只有对侵华战争的受害者作出实质性赔偿,才能对受害国、受害者及其亲属有一个合情、合理、合法的交待,才能走出历史的阴霾。  相似文献   
6.
《天津律师》2006,(4):46-48
您在塘沽区人大十四届四次会期间提出的《关于设立塘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或委员会)的议案》已收悉,感谢您和各位代表对我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对您的提案建议,我们组织服务办工作人员进行了认真学习,从而进一步加深了我们对现代服务业的理解,为我区通过有效手段和途径创造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机会拓展了思路。  相似文献   
7.
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4  
关于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之相互关系,存在四种模式。以替代模式为原则并辅之以改良的选择模式是我国相关制度建设的正确思路,也是已有的法律规定和司法解释所隐含的主张。这样的制度安排既符合衡平保护的原则和效率原则,同时也在实质上有利于受害的劳动者。适用替代模式与改良的选择模式的关键,是提高工伤保险给付水平,使其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的赔偿水平相当。  相似文献   
8.
证券虚假陈述民事赔偿责任机制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证券市场尤其是发行市场中的虚假陈述导致投资人请求权竞合时应允许投资人在两项请求权中择一而行使。对于发起人、发行人或者上市公司而言 ,承担的是无过错责任 ;对于高级管理人员以及证券中介机构 ,如因虚假陈述发生侵权责任 ,属于民法上的专家侵权责任。《规定》规定起诉时应提交刑事裁判文书的规定 ,在事实上剥夺了投资人依刑诉法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合法权利。在我国应当由检察机关充当诉讼担当人。  相似文献   
9.
《天津律师》2006,(4):48-48
首先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关注。 您关于“规范管理外来人口,公开外来人口信息“的提案.我局进行了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相似文献   
10.
间接占有制度,是《德国民法典》中一项重要的制度,并为台湾地区民法所沿袭,在其民法领域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大陆法系一员的中国,在制定特权法时,是否应该规定这一制度?本文通过探讨,认为在实际生活中,当事人并非仅仅凭借占有诉权而莸得保护,而是根据占有背后有本权。因此,我国物权立法时,不必沿袭德国法的模式设立间接占有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