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中国政治   3篇
综合类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刘法威 《求索》2012,(4):226-228
台湾的土地均权制与大陆的土地公有制都是在变革封建土地所有制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为解决现实土地问题,不断探索和改革的结果。本文通过对比研究表明:尽管均权制与公有制思想渊源、建立方式、历程和背景不同,但均权制的"国有民用"与公有制的"所有权和使用权分离"以及追求地权全民共享的制度精神日趋一致;均权制与公有制的成功在于坚持制度公正的价值理念,以及制度建立和实现形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研究结论对转型期的我国进一步探索明晰地权和土地公正的实现形式具有启示。  相似文献   
2.
集权与分权的关系是西方高等教育管理模式的核心问题,寻求高等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的最佳平衡点是高等教育管理模式改革的重要课题。通过探讨西方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集权与分权问题上的改革实践,可以得出结论:高等教育管理均权化是其共同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社会治安严峻、职能混乱、警务腐败等诸多社会问题在客观上呼唤着警务管理体制的优化。人们往往认为警务管理体制的优化和犯罪控制的加强密切相关,警务管理体制的改革依赖于有效的犯罪控制。其实,警务管理体制问题不仅仅是犯罪控制的问题,而且更是个系统问题、法理问题,它包括有机统一的五个要素。其中,法治化是改革的法律保证;民主化是改革的路径抉择;均权化是改革的基本模型;而专业化和科学化是改革的素质要求与理念追求。  相似文献   
4.
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具体表现在集权与分权的关系上,如何实现中央与地方分权的均衡是一个世界性、历史性的难题,本文通过引入边际、成本、收益等经济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试图构建中央与地方集权与分权的一般均衡模型,以期对同界学仁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先生的均权主义,意在超越联邦制和集权制,提出一种解决中国中央地方关系问题的新思路。在国民政府漫长的立宪过程中,虽然几经反复,均权主义基本上被视为处理中央地方关系的基本准则。只是由于不同的政治利益,中央政府和地方势力对于均权的具体制度构建给出了截然不同的答案。透过民国法政学说中的均权话语,恰可凸现其时政治世界中的利益博弈,也可妥贴理解先哲们乱世危局中破解中央地方难题的宪政努力。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