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23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篇
各国政治   50篇
工人农民   41篇
世界政治   72篇
外交国际关系   90篇
法律   261篇
中国共产党   797篇
中国政治   1368篇
政治理论   345篇
综合类   53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108篇
  2014年   290篇
  2013年   295篇
  2012年   335篇
  2011年   322篇
  2010年   297篇
  2009年   289篇
  2008年   29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93篇
  2005年   147篇
  2004年   111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不同的时空环境可以孕育不同的人格特质和地域特性,家族女性文学的兴起和发展是江南特定的文化景观。特别是到了清代,江南家族女性依赖其独特的从宦、谋生以及结社经历,创造了多样的空间书写类型,进而形成了个性化的空间书写特征,表现出审美对象的多样性以及审美感受的丰富性。"空间形态"已逐渐成为家族女性的一种"生存形态",在空间互动中表达女性复杂的生命体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不同空间以及不同空间内自我身份的认知,充分展现个体的思想认识和生命价值。同时,江南家族女性的空间书写也进一步深化了女性文学的社会文化价值,成为女性文学在清代文学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重要证明。  相似文献   
3.
4.
随着新闻事业的蓬勃发展 ,受众在新闻传播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对受众审美诉求的研究 ,有助于新闻的创作和传播。为了把握新闻发展的契机 ,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的审美需要 ,新闻工作者要了解受众对新闻的基本审美诉求 ,即对新闻求新、求真、求奇的审美诉求以及把握受众审美诉求中的角色个性和时代特色。  相似文献   
5.
读书频道     
《工会博览》2006,(16):40-40
《为中国加油》作者:周晓柏出版:新华出版社日子一天天临近,奥运的气息越来越浓,奥运的各项工作也如火如荼的展开。北京的公交车上,售票员开始用英文报站;警察、出租车司机苦学英语;北京一些保安人员将赴美国接受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特工的培训,以确保奥运会的安全;40名北京酒店高级主  相似文献   
6.
在年轻人的心中播撒戏剧的种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7月18日到8月4日,来自全国的爱好戏剧的大学生汇聚“大学生戏剧节”。以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小剧场和北京北兵马司剧场为主会场,20多所大学的25个剧目(戏剧或片段)在这里激情上演。让热中于戏剧的观众观赏到了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戏剧节。此外,上海话剧艺术中心D6空间作为分会场,也上演了三部话剧。  相似文献   
7.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每读此词,都能给人以一种“有情风万里卷潮来”的畅快洒脱的感觉,这就是苏轼词作的豪放本色。如此优美的词作是源自词人的对月“把酒”,在酒的醉意中词人才情进发,催生出驰聘、瑰丽的情思,创造出似醉似醒、朦胧浪漫的意境,使词人的情感畅快淋漓地表达出来。这一表达方式并非偶然,在苏轼的很多作品中都有这一手法的运用,词人正是借用了酒、醉酒这一情感的催化剂,便更彻底地摆脱了拘束,尽显其豪放风格。  相似文献   
8.
本文指出目前中小学的艺术教育存在三个误区:一是将艺术教育当作德育的抓手;二是将艺术教育当作智育的一种辅助手段;三是将艺术教育当作是艺术技能的教育。本文认为艺术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教育,因而中小学艺术教育应该是以艺术欣赏为重心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本文阐述了动画的功能特征和审美特征,以及动画设计在城市形象设计中的审美作用。  相似文献   
10.
人们的审美可以分为四个层面:技术层面的审美、社会经济层面的审美、精神层面的审美以及宗教层面的审美.它们由表及里,逐渐指向人类灵魂的最深处,逐渐回归美的本质.前两个层面的审美更多的是关注审美对象,是世俗的,而后两个层面的审美则主要审视主体的精神,是超俗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