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3篇
法律   3篇
中国共产党   6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4篇
综合类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蒋建平 《现代领导》2009,(10):40-41
宋真宗对宰相寇准是比较尊重和厚待的.史书中说“帝待(寇)准极厚,王钦若深嫉之。一日,会朝,(寇)准先退,帝目送(寇)准,(王)钦若因进曰:‘陛下敬畏寇准,为其有社稷功邪?’帝曰:‘然’。(王)饮若曰:‘澶渊之役,陛下不以为耻,而谓(寇)准有社稷功,何也?’  相似文献   
2.
寇准出生在关中道渭河边一个贫苦的农民家中。他17岁时父亲就死了,自幼跟着母亲饱受人世间的艰辛。19岁那年,寇准赶赴开封参加宋太宗亲自主持的全国会试。在殿试大堂下,年轻的寇准面对太宗的提问,对答如流,显示了卓越的才华。皇帝非常欣赏他的才识和刚直的性格,便破格录取了他,那时他还不足20岁。  相似文献   
3.
荆墨 《人事天地》2012,(1):27-27
宋朝名相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二人共同进餐,寇准的胡须上不小心沾上一颗饭粒。丁谓瞧见,忙上前将其从寇准的胡须上小心顺下,并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这就是广为人知的“溜须”。寇准没有注意这些细枝末节,在他看来,丁谓是个有才能的人。于是,寇准不止一次地向当时的宰相李沆推荐丁谓,但李沆始终不用。  相似文献   
4.
中组部印发的《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明确了对不同层次干部德的考核标准。这是贯彻落实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选准用好干部,树立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5.
春秋时期,晋国的文子为躲避当朝追捕逃出都城,经过一个他以前曾任过职的县邑时,已是人困马乏。随从中有一人说:“这里的头儿是啬夫,是你的好友,为何不在这里住一夜歇歇脚再走?也好等候后面的车子。”文子摇头说:“不行!不能在这里住,这个啬夫靠不住。”跟随的人问:“何以见得?”文子道:“我爱好音乐,啬夫便送我好琴;我喜欢各种佩戴之物,啬夫便送我玉环。  相似文献   
6.
王微之 《法制博览》2008,(22):26-26
宋朝宰相寇准有这样一件逸事,一日寇准和参政丁渭在一起吃饭时,寇准喝汤时有汤洒在胡子上。丁渭连忙起来轻轻地为寇准抹去胡子上的汤。寇准笑着说:“参政是国家大臣,怎能为上司抹胡须。”后来当寇准被贬时,丁渭也没跑了,一同被贬。看人家丁渭这“须”“溜”的。  相似文献   
7.
宋初那些宰相中,李沆并不是最受后人追捧的。论气度,他不如范质一样忍辱负重:论资历,他不如赵普一样开国有功;论为人,他不如寇准一样刚烈执拗。然而在当时,他却受到了士大夫的热烈追捧,交口赞誉,人称“圣相”,名声显赫如范质、赵普、寇准者,  相似文献   
8.
寇准的沉浮     
畅岸 《现代领导》2004,(10):40-41
寇准是北宋的一个宰相。在宰相的位置上,他头顶着风风雨雨,肩扛着国家和百姓的安危,护送着虚弱的北宋王朝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年代,也走完了自己几经沉浮的人生岁月:  相似文献   
9.
有宋一代,宰相众多,但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者,不过十几人而已。真宗朝的宰相王旦,论声望之隆,固然不能与赵普、司马先、王安石、吕蒙正、韩琦、李纲、文天祥等宰相相提并论.但与丁谓、丁大全、王钦若、蔡京、秦桧、汤思退等人相比,却也不可同日而语。王旦是政绩卓著但  相似文献   
10.
宋朝名相寇准,有一门生叫丁谓。一次寇准的胡须上沾上汤饭,丁谓瞧见,忙上前将老师的胡须梳理整齐。这就是那个广为人知的“溜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