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工人农民   1篇
世界政治   1篇
法律   5篇
中国共产党   2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非 《法庭内外》2011,(5):8-10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 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那首歌唱的那样。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甚至对老人不予理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想要维权,又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现如今,对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则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2011年伊始,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草案出炉,"常回家看看"将写入法律……  相似文献   
2.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曾经的“春晚”上一首《常回家看看》唱湿了多少老母亲的眼角。然而,我国目前不仅老龄人口多,而且发展速度快,已居全球首位,并快速步入“少生、少死、高寿”的老龄化社会。就像发达国家所经历的那样。老龄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已经出现在我们国家。银色浪潮正在来袭。  相似文献   
3.
杨作奎 《党建》2013,(2):48-48
"找点空闲,找点时间,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一首《常回家看看》道出了人们对团圆的渴望、对亲情的守护,传遍了全国各地。作为普通百姓,理应常回家看看,看望父母长辈,尽一份孝心。而作为领导干部,无论是从弘扬传统美德的角度,还是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角度,都更应该"常回家看看"。常回家看看,哪里是家?从小处说,父母长辈所在是"家";  相似文献   
4.
刘毅 《法制与社会》2014,(3):236-237
改革开放30年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物质生活极大的丰富,但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中国人的传统道德观却江河日下;尤其近些年空巢老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而面对这种现象,大多数空巢老人却表示出对这种现象的理解,因为这些老人理解子女工作压力大,社会竞争大,因此造成有些子女两三个月才到父母家去探望一次,使父母的精神、身心、物质造成了严重损害。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才在2013年7月1日颁布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但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应用困难和现实困难。虽然新《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受到来自外界一些批评,但也为老年人这一弱势群体维权提供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5.
顾桃 《法制博览》2013,(2):215-216
2012年12月2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修改后的老年法,"常回家看看"条款正式入法。本文通过对此条款争议部分的分析,得出"常回家看看"入法是立法进步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爱的不等式     
1999年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陈红、蔡国庆等人凭一曲《常回家看看》红遍全国。提起这首歌,你是否就在这一刻也和我一样不由自主地想引吭高唱?想说:music!哪怕是五音不全的“公鸭嗓子”?时隔24年,它却被郑重地写进法律,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论“看看”语义的古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颖玲 《求索》2010,(4):174-176
"看看"在古今汉语中是一个使用频率都非常高的词语。"看看"最早见于唐代,用法和意义比较复杂,而且在量增式动词重叠向量减式动词重叠的转变过程中极具代表性。本文依据典籍资料,利用文献考证、数量统计等方法考察了"看看"的古今意义演变,认为该个案的探究对于研究动词重叠式的源流乃至其语法意义都有着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老龄化社会,什么才是对老年人最大的关怀? 赡养老人,并不是每个月定时寄生活费,让老人吃穿不愁就行了,还要从精神上给予老人慰藉,就像《常回家看看》歌中唱的那样,“找点时间,找点空闲,领着孩子,常回家看看……”。然而,现实生活中,很多自立门户的子女,很少去父母那里走动,甚至对老人不予理睬,实施“冷暴力”,痛苦不堪的老人想要维权,又因相关法律不够具体而难以得到保护。如今。对大多数的老年人来说,物质养老已不再成为问题。“精神赡养”成为新的社会课题。乃至成为一个法律难题……  相似文献   
9.
老龄化是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当前面临严峻的老龄化问题。“常回家看看”正式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有利于保障老年人权益,推进传统孝德。“常回家看看”入法引起社会热议,其立法的进步意义与操作性难题值得学界思考与探索。  相似文献   
10.
杨作奎 《企业党建》2012,(12):32-33
记得一首《常回家看看》的歌曲,唱出了人们对亲情的守护,传遍全国各地。而今,江苏农垦岗埠农场组织机关干部“常下乡看看”,访民情、问民意、解民忧,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赢得了民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