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0篇
  免费   26篇
各国政治   29篇
工人农民   10篇
世界政治   31篇
外交国际关系   68篇
法律   93篇
中国共产党   188篇
中国政治   352篇
政治理论   121篇
综合类   28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102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106篇
  2009年   103篇
  2008年   10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律语言中模糊语的语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董光音 《河北法学》2005,23(9):155-156
模糊语客观地存在于法律语言中,并发挥着各种各样的作用。从语用学的角度探讨模糊语在法律语言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2.
为纪念伊内丝被害650周年,葡萄牙举行“伊内丝文化年”。在首都里斯本、科英布拉(伊内丝被害地)、阿尔科巴莎(伊内丝墓地)和蒙特莫尔(老国王决定处死伊内丝之地)举办各种文艺活动,怀念美丽的伊内丝。650年来,欧洲的诗人、电影导演、剧作家、歌唱家用葡萄牙语、西班牙语和意大利  相似文献   
3.
梁强 《南风窗》2007,(5):69-71
即便新总统的政治喜好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谁才有机会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天然气伙伴国,但在短期甚至在中长期,土库曼的经济收入都将主要依靠向俄气出口天然气的事实将决定,阿什哈巴德目前最重要的外交对象毫无疑问仍然是俄罗斯。  相似文献   
4.
一、双语教育的含义及其意义双语教育正成为中国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热门话题。但“双语教育”这个概念究竟应该怎么理解?所谓双语教育,其目标的确是培养学生具备两种语言能力。但是达到这一目标的手段不是通过把目的语作为一门课程,例如,把英文和中文作为两门独立的课程。准确他说,双语教育指的是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从而使学生通过授课语言的运用来达到掌握两种语言的最终目标。语言教育的重要性在学校教育中不容忽视,双语教育是学校课程中有关语言的事情。双语教育不是在学校里开设两门独立的语言课程,而是指通过采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  相似文献   
5.
周丽萍 《廉政瞭望》2005,(12):16-17
“如何对行政过错进行责任追究.现在有章可循了!”根据2005年第193号四川省人民政府令,从11月1日起,《四川省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责任追究办法》正式施行。该《办法》涉及的行政行为涵盖了行政许可、行政征收、行政检查、行政处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复议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6.
湖北省丹江口市教育局近日制定了十条教师文明用语和十条教师禁用语,规定今后凡是在与学生沟通中说这十条禁忌用语的教师将受到严肃惩罚。  相似文献   
7.
随着韩国青春偶像影视剧在荧幕上的热播,韩国影视摆脱了色情和"性"又一次成为人们十分关注的话题。这里,我们着重分析的是韩国青春偶像影视剧创作的艺术特色。韩国的青春偶像剧结合了青春剧、爱情剧、时装剧等不同类型影视剧的特点,完美再现了其影视剧创作过程中本土化定位、故事化叙事、唯美镜语和感性情结等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8.
在现实社会中.歧视无处不在.男权社会对女性的歧视.经济和政治上的强势群体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同地域之间的歧视.年轻人对老年人的歧视等等。这些观念借助功能强大的媒体、文学作品、社会舆论以及人际传播,歧视的态度和情绪被强化并推行开来.更加剧了这些不平等的隔阂和隔离。  相似文献   
9.
楹联文化是璀璨的华夏文化中,以精萃靓丽、光彩夺目、贴近社会生活、贴近人民群众、贴近时代脉搏而著称的一个雅俗共赏的文化品种。它是传统文化,也是创新文化。从文化形式上看,虽然它很微小,但是它却有玲珑典雅、气势磅礴、纵贯古今、海纳百川的特点。它能为志士言志,为百业憧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浪潮中,对人类文化走向的基本判断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坚持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反对单一的强势文化替代多种文化已成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的共识。在文化交流中要理性地对待文化的吸纳和输出问题,倡导各种文化的平等交流与和谐共存。中国传统文化面临着空前的危机,中国文化的复兴不仅关系中华民族的振兴大业,而且也关系人类文明的发展大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