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4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4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佛教自传入中国迄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对中国社会及传统法律制度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佛教戒律、因果律、佛教人文精神的阐述对现代法治、法律的比较与中国法治的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层干部是组织的中坚力量,领导常常对中层干部有很高的期待。这些期待很重要,但经常是互相矛盾的。要想满足这些期待,最好的办法是想都不要去想:责任实在是太重了……  相似文献   
3.
欧阳君山 《法人》2011,(11):6-7
戒律原本就是商业自由的天然前提,戒律为商业自由指引价值方向,看上去是为商界设限,实际上是要保护整个商业的自由和生命前不久,"中国绿色公司百强"专家委员会的联席主席刘东华先生为商界提出五条戒律:"戒除无诚信的交往,  相似文献   
4.
《青年探索》2007,(2):93-93
国外一位著名企业的老板,针对白领阶层归纳出13条戒律,分别以一种动物或物体做比喻。对比看一看,你会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5.
道教在李唐王朝盛行至极 ,道教教育也随之风靡一时 ,既体现着宗教特色 ,也有浓厚的政治色彩。道教教育管理体制也渐趋完善 ;一方面 ,封建政府设立“崇玄学”和“道举” ,在封建政府系统内形成了专门的、系统的道教教育机构和管理体制 ;另一方面 ,在遍布全国各地的道教宫观内 ,也形成了道教自身的教育管理体制。道教教育正是在宗教和世俗这两个层面上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6.
宗教道德是一种通过宗教世界观来论证的,与宗教教义紧密联系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戒律的体系。宗教道德是对世俗恶行的批判;宗教道德通过信仰来实现追求的理想、境界;宗教道德的善恶标准从效果上看,就是人们的言行效果的好坏;宗教道德的内容是在吸取了以前一切人类道德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宗教道德的戒律从一般形态上看,除了信奉该宗教信奉的神以及遵守该宗教的禁欲以外,其余的都是人类世代崇奉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7.
刘绍云 《理论学刊》2005,(10):104-106
中国古代社会在寻求自己的秩序调控方式过程中,基于自身文化环境的特点,形成了以宗教戒律为个体层、以家规为宗族层、以国法为社会层的独特社会秩序调控系统。它具备多层次、强渗透、全方位的特性,为古代社会秩序的长期和谐稳定带来了基于制度而又超越制度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中国自汉以来尊奉德主刑辅的治国策略,儒家的礼成为调节社会秩序的核心力量。佛陀灭后,以戒为师,学佛之道,戒为初基,戒律是佛教的本源,主宰着佛教在中国近二千年的流传。儒家文化和佛教文化都是中华文明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儒家的礼和佛教的戒律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二者在产生因缘、调整范围、依据经典、根本精神、目的意义、违反后果等方面存在不同,而在作用和规范的性质两方面存在共通点,即现世作用二者都是为了止恶向善,作用性质二者都是约束性规范。  相似文献   
9.
薛锋 《中国人大》2013,(15):51-52
1918年1月19日,由校长蔡元培倡导成立的北京大学进德会正式宣告成立,此时刚好是蔡元培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第二年。与某些大学校长有所不同的是,蔡元培既没有急于给自己弄房子、车子和票子,也没有急于给自己弄一级教授、两院院士、博导之类的学位和职称,而是在全校教师员工中倡导创办起北大进德会,积极提倡进德,与社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06,(12):78-78
1.工作时间不要与同事喋喋不休地闲聊; 2.不管上司在与不在都表现一致; 3.不要贪图公司的财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