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1篇
政治理论   2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王先勇 《世纪桥》2005,(5):70-71
中日甲午战争结束后,清政府以战败国的身份付给战胜国日本2.3亿两白银作为战争赔偿,这相当于当时清朝国库3年的财政收入。靠这笔钱,日本大力发展了重工业、军火工业和教育事业。  相似文献   
2.
日本现代书法流派之一的少字数派直至今天在书坛上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本文旨在对其流派的产生原由及艺术特征和审美意蕴等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3.
区域主导权战争后,战败国的行为通常可以被抽象归并为四种类型:积极复仇、僵持对抗、平静隐退和追随结盟。古典现实主义外交政策理论认为,这种差异性选择取决于和平条约缔结过程中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宽宥程度。但本项研究发现,战败国行为选择差异化与和约缔结过程中战胜国宽宥程度之间并没有直接关系。结构性要素与情势性要素的叠加效应才是战败国行为选择差异化背后的激励因素。结构性要素体现为战败国自认为双方是否仍处于同一力量等级,情势性要素则体现为战败国周边是否还存在牵制其力量投送的其他战略敌手。在逻辑同一性框架下,上述两大变量不同组合的叠加效应,构成了战败国选择偏好呈现多元差异性的根源。从战胜国角度讲,厘清主导权战争后战败国行为选择背后的因果机制,对于规避与前战败国陷入周期性对抗与复仇泥沼、促成前战败国走向善意中立或追随和预判特定地区主导权战争后的大国关系走向均能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王军 《瞭望》2008,(31)
1870年,顾拜旦7岁的时候,普法战争爆发了。沦为战败国的法国的境况,在被收入中国中学语文教科书的《最后一课》中有真实的写照。这篇小说的作者——都德,是顾拜旦父亲的好友,他把收录《最后一课》的小说集作为生日礼物送给顾拜旦。读到韩麦尔老师上完最后一堂法文课,在黑板上奋笔疾书法兰西万岁时,顾拜旦泪流满面,在这位法国男孩的心中,追求人类和平的信念  相似文献   
5.
张杨 《学理论》2013,(18):178-179
论述了维也纳秩序和凡尔赛-华盛顿秩序的不同点,通过比较使大家更好地理解两个时代的差异的深层原因。如果在谋求和平的国际秩序中加入了太多的惩罚性元素,就会使秩序变得不稳定。在一场毁灭性的战争后所建立的国际秩序,唯有靠国际社会所有主要成员,尤其是国内主导人物的积极参与,才能获得保障。如果说维也纳会议把均势建构得极佳,权力均衡降低诉诸武力的机会,那么还有一点也很重要,即共同的价值观。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美国罗斯福总统询问国家科技局长:“战争结束以后,我们要做些什么?”这位科技局长的回答是一份叫《科学技术——无止境的边疆》的报告,他声称:科技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整体实力,而要迅速改变美国科技落后于欧洲的现状,就必须建立特殊部队,利用战争的特殊时机,发动一场对战败国顶尖科学家进行“明抢”的人才战争。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