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世界政治   10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4篇
中国共产党   1篇
中国政治   5篇
政治理论   5篇
综合类   6篇
  2020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攻击行为是故意伤害他人的任何行为.本能论观点认为,攻击行为源自先天,攻击性是人所固有的本能;挫折--攻击假说认为,攻击行为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社会学习理论认为,攻击行为来自于后天的社会学习,主要通过强化和模仿两种机制而习得. 在消除与控制攻击行为问题上不存在既简单又安全的解决方法,但可以在宣泄、惩罚、树立榜样等方面进行探讨,本文阐述了几种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案例冬冬是一个长得很帅气的男孩,智商近70。10岁时,普通小学不堪忍受其带有攻击等诸多不良行为,让他转到我校学习。通过了解,我们得知,冬冬的暴力倾向主要是家庭造成的。他有爷爷奶奶、父母亲。爸爸对冬冬采用高压式打骂教育,冬冬虽"胆大妄为"但很怕父亲。爷爷、奶奶则非常宠爱他,对他有求必应。教育这样的孩子,要找准合适的切入点。冬冬的语言表达能力较好,因此我们经常以朋友的身份找他谈心,帮助他认识自己的不良行为:爸爸之所以经常打骂他,都是因为他这些不好的行为惹怒了爸爸,周围的小朋友不和他玩也是这个原因。并请  相似文献   
3.
荒谬法律     
《江淮法治》2014,(16):36-36
正美国路易斯安那州法律规定,如果用真牙去咬人,那只是"简单的攻击行为";但如果是用满口假牙去咬人,那将会罪加一等,变成"严重攻击行为"。在英国切斯特,威尔士人严禁在日出前进城和日落后继续呆在城内。在美国肯塔基州,携带隐藏超过6英尺长的武器是非法的。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未婚女子若在周日跳伞则会面临牢狱之灾。  相似文献   
4.
据有关调查和数据显示,青少年之间的攻击行为已经成为校园安全的重要隐患,青少年的攻击行为主要有打架斗殴、强抢东西、索取财物、毁坏物品等种类。这种行为的产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因素,学校教育应从这类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采取必要的、有效的矫正方法,防止其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5.
李帅 《学理论》2012,(11):61-62
采用关系攻击问卷和社会技能量表对广州地区共392名大学生进行了调查,探讨大学生关系攻击现状及其与社会智力之间的关系,以期为大学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一是超过2/3的大学生存在中等程度以上的关系攻击行为。二是大学生社会智力与关系攻击行为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高社会智力组大学生与中、低社会智力组大学生在关系攻击行为上表现出了显著差异。由此可知社会智力是预测大学生关系攻击行为的一个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6.
2010年连发的五起校园袭击案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学界对此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诸多的分析可分为微观的个体主义取向和宏观的整体主义两种取向,前者以人格心理学的视角为代表,后者则以社会学的社会结构视角为代表.但这两种视角在解释我国当前校园袭击案之类的反社会行为过程中均存在着一定的理论缺陷.基于社会结构变迁的角度,引入挫折攻击分析框架,整合微观和宏观两种视角,对上述问题进行探讨性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7.
郭芳盛 《学理论》2010,(24):109-110
有些恶性攻击行为的始作俑者是反社会性人格障碍者,这已经被心理医学和司法鉴定所证实。先行实施心理干预,大力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社会支持网络系统,将心理干预作为防控恶性攻击行为的辅助手段,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人格障碍者的心理冲突,减少恶性攻击行为的发生,有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8.
三大心理学流派对犯罪心理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清 《政法学刊》2004,21(1):65-68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斯金纳的激进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心理学是当代心理学的重要理论与实践技术,对犯罪心理学的研究与应用具有深刻而持久的影响力,是犯罪心理学科基本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成份。无论学习或者研究犯罪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都直接、间接地与之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在人类的本性、越轨行为的社会控制作用、攻击行为、异常心理咨询矫治及研究运用的方法论等方面,三种典型代表在心理学理念、策略与技术诸方面存在的差异值得犯罪心理学的借鉴与反思。  相似文献   
9.
工作场所中的攻击行为是指内部员工有意伤害单位或单位中其他员工的任何行为,它对被攻击者及正常的工作环境和秩序均有不良的影响。概括国内外相关研究,影响工作场所中攻击行为发生的因素主要有社会因素、情景因素和个体因素。有效防控工作场所中攻击行为的措施主要有:做好人员选拔和安全措施,制定对策、培育良好的组织氛围,支持员工、解决好员工裁员问题。  相似文献   
10.
赵琨  钟继超 《学理论》2014,(5):73-74
当代社会,有些青少年的攻击行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有些青少年污言秽语、打架斗殴、勒索财物、侮辱甚至辱骂他人、小团体或小帮派盛行、强势学生排挤和欺凌弱势学生等。有些行为凌驾于社会习俗的约束之上,社会很少能对其施行法律约束。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从其他角度入手,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管理,以减少校园攻击行为。减少攻击行为的策略如下:培养个体正确、积极的认知方式;创设和谐的家庭气氛;加强学校对青少年的德育示范教育和情绪控制辅导;从多种途径减少不良社会风气对青少年的负面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