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5篇
  免费   10篇
工人农民   4篇
世界政治   14篇
法律   398篇
中国共产党   13篇
中国政治   62篇
政治理论   12篇
综合类   17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5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5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郭园园 《现代法学》2003,25(6):73-77
教唆未遂与未遂教唆是否是同一概念 ,两者的内涵如何 ,在刑法学界存在争议 ,本文通过对中外相关刑法理论的梳理 ,对教唆未遂与未遂教唆进行了具体论说 ,并把我国刑法中第 2 9条第 2款的规定进行了具体的解读  相似文献   
3.
根据我国犯罪概念含有定量因素的特点,数额犯和情节犯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由于知识产权犯罪均属于数额犯或者情节犯,故知识产权犯罪不存在犯罪未遂形态。  相似文献   
4.
2001年7月5日,河南省商水县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内国徽高悬,庄严肃穆。  相似文献   
5.
指使部属违反职责罪、妨害作证罪、虐待被监管人罪以及破坏监管秩序罪,都使用了“指使”的概念,对此有三种解释语境,即完全承担共犯的责任、完全不承担刑事责任、部分承担刑事责任。只有综合考虑指使人和被指使人之间的关系、指使的强度、被指使人进行的活动,并且结合立法的意图,才能合理地分配指使人和被指使人的刑事责任。部分承担刑事责任的主张是正确的,指使表现为命令、胁迫和起主要作用的教唆。  相似文献   
6.
一、案情简介 2005年10月29日早晨,李某携带作案工具,赶到自己就读某班教室,将安装在教室天花板上的一台价值人民币3792元的投影仪卸下,放进书包里并藏于自己的书桌内。7:20时许,班主任到教室发现投影仪被盗,立即报告学校。经调查发现李某有重大嫌疑。中午,李某提着书包准备将投影仪拿出学校去卖,在教室门口处,见保卫科长周某朝自己走来,李某害怕被发现,立即将装有投影仪的书包递给该校高三某班的平某,平某接过书包后放到班上自己的课桌内。  相似文献   
7.
抢劫罪是多发性的侵犯财产型犯罪。针对司法实战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最新的关于抢劫罪的既遂与未遂的规定。抢劫罪既遂与未遂的区分标准,在学界一直争议颇大,本文在评析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后,提出抢劫罪应当以是否取得财物为区分既遂与未遂的标准,并且不区分是否有加重情节。  相似文献   
8.
由于转化型抢劫罪的复杂性,理论和实践中对其认定和适用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针对就认定和适用该罪时经常遇到的几个重要的问题,探寻相应的解决途径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陷害教唆与侦查圈套有着天然的伴生关系,但并非所有的侦查圈套都属于陷害教唆之情形。按我国教唆犯二重性的通说,陷害教唆行为应具有可罚性,但侦查圈套并不都具有可罚性。犯意诱惑型侦查圈套行为虽然有目的的正当性为支撑,但其手段的非正当性亦不能排除其可罚性;纯正的机会提供型侦查圈套因不符合教唆犯本质特征,不应受到刑罚的非难;不纯正的机会提供型侦查圈套应当作为刑法中正当化事由加以规定。  相似文献   
10.
放弃重复侵害行为,不论从主观、客观两个方面说,还是从其行为特征看,其法律性质应当属于犯罪中止,而不是犯罪未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