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1篇
法律   1篇
中国政治   7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4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学思潮往往是社会思想的回声,社会的变动时期通常是社会思潮的活跃时期,这时期新思想新学说的产生必然导致某种社会思潮的产生,它普遍溜透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社会思潮的启发和推动,一些作家往往先行一步,艺术上有新的题材、创作,最终形成某种文学思潮,从实质上看,文学思潮往往是社会历史的产物,足社会思潮的回声。“现代性”是个研究中国现代文学颇具生命力的概念,它是一个中西文学乃至文化在现代文汇、冲突的联结点,是中国近百年来尚未完成的综合工程。新文化运动的中心主题是人的解放,何谓解放?陈独秀的回答:“解放云者,脱离奴隶…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文坛论争比较尖锐.如何评价苏联文学是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之一,与此相关的还有对整个俄罗斯文学功能的定位和价值评判的问题.关于大众文学和文化的讨论也是文坛的热门话题.90年代饿国出现了纯文学边缘化,大众读物走红市场的局面,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的淡漠和对功利文学原则的反叛.这种以世俗性为内涵,以消遣性为指归的文化与历来以精英文化为标识的俄罗斯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照.90年代俄国文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回归文学"热的退潮、宗教热的兴起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等,也是引起文坛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社会历史研究的角度剖析艾米莉·狄金森的自然诗作 ,指出狄金森笔下的自然对人类时而慈爱友善 ,时而充满敌意 ,既带给人类愉悦与和谐 ,又给人类以伤害。论文深入个人的、文化的和历史的背景 ,剖析造就这种矛盾的自然观的原因 ,从而揭示了困扰众多中国读者的“狄金森之迷”  相似文献   
4.
王又平 《新东方》2002,11(4):37-42
文学思潮及其基本主题是通过创作、批评、流派、运动等具体表现形态展开的,文学思潮丰富多彩的具体表现形态确证着该思潮的现实化程度。某种文学思潮在特定的历史时期是否具有现实性,要由它所达到的自觉性、普遍性、实践性、统一性程度予以判定,判定的依据就是看它的具体表现形态展开得是否充分,是否表现出某种共同的精神冲动、美学原则和写作常规,只要这种现象存在,即使一时还无以命名,也意味着生成了某种文学思潮文学思潮研究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把这些看似散乱的具体表现形态集中起来,梳理出其中的脉络,条缕清它们的共同性原则,论证这种文学思潮的现实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乔伊斯的经历和作品都显示了一种新、旧价值观念及艺术思想的矛盾冲突,故应通过乔伊斯的生活和创作了解其文艺美学观念和主张。  相似文献   
6.
在已有的各种台湾文学史叙述中 ,浪漫主义的缺席引起一些敏感的学者的思考 ,或分析其原因或搜索其踪迹。本文认为从《文学杂志》到《现代文学》 ,台湾学院派文学对浪漫主义的看法有明显的改变 :从驱逐浪漫到浪漫的回归。在 6 0年代台湾文学场域里 ,《现代文学》杂志所代表的现代主义具有青年次文化运动的特征 ,必然表现出一种青年知识群体特有的浪漫心性 ,一种冲破时代压抑的生命激情。因此 ,台湾现代主义思潮隐含着浪漫主义的精神维度。  相似文献   
7.
从伤痕、反思文学侧重关注一定时代政治环境中的人,到寻根文学、先锋思潮在超越时代的历史文化环境中对于人的价值、命运的探索,90年代以来文学表现出了从生存本身出发,注重人的感性生命的特点。新时期以来历次文学思潮表现"人"的立足点的不同显示了其核心价值观念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并极为深刻地影响了俄罗斯文学的发展进程。由于社会的急剧转型,文坛论争比较尖锐。如何评价苏联文学是引起广泛争论的话题之一,与此相关的还有对整个俄罗斯文学功能的定位和价值评判的问题。关于大众文学和文化的讨论也是文坛的热门话题。90年代俄国出现了纯文学边缘化,大众读物走红市场的局面,它反映了社会转型时期普通民众对政治的淡漠和对功利文学原则的反叛。这种以世俗性为内涵,以消遣性为指归的文化与历来以精英文化为标识的俄罗斯传统文化形成鲜明对照。90年代俄国文坛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盛行、“回归文学”热的退潮、宗教热的兴起及其对文学的影响等,也是引起文坛广泛关注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9.
20世纪末的中国,各种文学思潮活跃,而影响最大的大概要数后现代主义了。后现代主义是发源于西方的一种社会和文学思潮,强调“反中心”“反权威”。这种思潮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和创作的发展都带来了重大影响,出现了一大批较有影响的作家,如王朔,新写实作家群等。本文通过对西方后现代主义这种思潮以及该思潮在中国的影响等的介绍,客观地分析和审视了这一文化现象产生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该对话从文化和美学的双重视角梳理了20世纪八九十年代文学思潮的发展脉络,分别对反思文学、改革文学、寻根文学的价值定位问题、文学向内转问题、新写实主义的“零度情感”问题、“现实主义冲击波”的消解悲剧意识问题、女性文学批评对男权文本盲视问题、晚生代作家的后现代写作问题、诗歌批评问题等都进行了深层探讨,着重叩问八九十年代各种文学思潮后面所蕴含的不同人文价值立场。不同的学术观点形成了交锋与对话,并在坚守文学的批判立场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