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26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3篇
各国政治   19篇
工人农民   28篇
世界政治   107篇
外交国际关系   74篇
法律   414篇
中国共产党   494篇
中国政治   796篇
政治理论   238篇
综合类   41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70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169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8篇
  2007年   172篇
  2006年   147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79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36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中国社会科学发展史上,学术研究"本土化"向来是一个不断被提起并热议的论题。教育社会学自传入中国之日起就面临着"本土化"的问题,"本土化"意识随即兴起,这一时期其"本土化"的目标主要在于"本土契合性",即教育社会学的教学和研究要如何契合中国的语言、社会和文化条件等方面。随着社会学及教育社会学理论和方法与中国社会和教育的现实问题的密切结合,尤其是近代中国学者在参与乡村教育及乡村建设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努力将实践经验转化为构建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理论资源和现实素材的基础上,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研究得以不断发展。回顾和梳理近代中国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的历程,不仅能促进教育社会学学科在中国的进一步发展,也可为当前教育社会学"本土化"相关理论问题之探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方长春 《群众》2020,(4):12-13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运用,以及平台经济、共享经济、“网红经济”等新经济形态的兴起,电商、兼职文案、网约车、电子竞技师、快递、外卖等各种新型就业形态不断涌现,新就业形态不仅成为就业增长的重要渠道、“稳就业”的重要发力点之一,而且还将积极作用于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正因为如此,新就业形态得到了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新就业形态”这一概念连续多次出现在各级政府工作报告中。党的十九大以来,江苏省围绕实现“更高质量就业”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新就业形态在新增就业、吸纳传统产业溢出劳动力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过在新就业形态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进一步激发新就业形态在吸纳就业方面的潜能变得越来越迫切。  相似文献   
3.
4.
学生院校认同对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院校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基于四川省"双高计划"职业院校调查数据,以组织认同和学习参与理论为分析框架,考察高职学生学习参与对院校认同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职业教育"双高计划"院校学生的学习参与和院校认同自评分值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业参与、师生互动、课余学术时间投入对院校认同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课余休闲时间投入则呈现显著负向影响;能力发展在学习参与与院校认同之间具有中介作用——学业参与和师生互动不仅可以直接影响院校认同,也可以通过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间接影响院校认同,而课余时间投入只有促进能力发展才能对学生的院校认同产生正向影响,因此指向能力提升的有效学习非常关键。对此,提出强化以"能力发展"为核心的人才培养目标、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参与、合理安排课内外时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等实践建议。  相似文献   
5.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国际行为体之间的一种社会建构,其构建会涉及到诸多国际社会性因素,必然是一个国际政治社会化过程。由于国际理念/规范社会化的渐进性、国际社会的多样性以及国家之间发展的不平衡性,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过程中必然会呈现出阶段性、多样性、反复性的特征。对于日益崛起的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国际政治社会学意义。随着国际社会的不断发展进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所需的主体条件与物质技术条件也会日益完备,有理由相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前景终将实现。  相似文献   
6.
常安 《现代法学》2006,28(2):174-185
通过对1993-2004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立项的法学类项目类立项资助项目相关指标的分析,来展现我国目前法学学术生产格局的大致状况及其背后动因;并通过与经济学社科基金立项项目的比较以及对法学类社科基金立项项目在社科基金项目中所占比例等数据的分析,来呈视法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在整个人文社会科学界的地位变迁,以及这种变迁背后的权力———知识格局。  相似文献   
7.
道德评价能否在刑法适用中予以考虑,是刑事司法中的难题。一方面,道德评价在刑事司法中的体现是普遍存在的实然现象;而另一方面,法治原则一般又要求道德评价不应介入司法领域,否则,依法司法的理念将受到冲击。从理论上来看,道德评价可以在刑法适用解释中予以考虑,与其让道德评价潜在地、非理性地影响刑法的解释与适用,不如理性地承认和接受道德评价因素,并对其规范、限制和合理运用。道德评价因素在刑法解释和适用中的考量既是法理的要求,也是刑法原则所许可的,那种绝对排斥道德评价的观点,看似符合法治原则,但实际上并不能成立。从社会学的视角判断,刑法适用中考量道德评价因素是社会和谐的需求,也是社会学解释方法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对道德评价的考量与运用,应当在法律方法论的范围内,并在对其认真甄别、选择的基础上进行。  相似文献   
8.
常人方法学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学理论总是试图清晰地描述并解释社会行动及由此产生的复杂的生活世界 ,在熟知的基础上达到真知。传统的结构功能主义范式在这方面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分析框架 ;而 5 0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常人方法学理论则对结构功能主义理论进行了全方位的批判 ,并在“权宜性行动”、“索引性”、“反身性”等概念基础上建立了独特的社会学理论和分析方法。常人方法学为我们提供了全新的研究路径 ,但是它并没有完成给自己赋予的使命。  相似文献   
9.
对城市竞争力的认识,在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思维理念。这种理念的变更与演进,反映了城市发展的规律。在当今城市化发展的新时代,思考城市竞争力的问题,必须探索新的思维视角,进行理念创新。1.全球化观念。现代城市发展的资源配置是在全球化条件下进行的,城市生存与发展的平台,由城域扩展到区域,由地区延伸到国际。城市发展水平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0.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继承并创造性地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军事社会学思想 ,形成了以全社会统一领导论为灵魂、军队与社会协调发展论为核心、维护社会稳定论和军队与社会相互团结论为两大支点的军事社会学思想体系 ,成为指导当前中国军队与社会协调发展、共同进步的基本理论 ,即江泽民军事社会学思想。深入研究这一思想的基本体系 ,对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构建中国军事社会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正确处理军内外相互关系 ,促进国家和军队现代化建设都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