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4篇
  免费   2篇
世界政治   1篇
外交国际关系   4篇
法律   9篇
中国共产党   37篇
中国政治   38篇
政治理论   6篇
综合类   1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6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宇宏 《廉政瞭望》2005,(9):59-59
呼伦贝尔行呼伦贝尔金秋行,一路欢歌一路情。白云悠悠碧空远,青山隐隐天地近。河湖网密珍珠串~①,兴安岭高松涛轻。千里绿野草浪卷,八百圣湖波影静~②。牛羊云聚浅滩卧,骏马骄嘶远山寻。闲步毡房游兴长,遥祭敖包心愿深~③。成吉思汗虽往矣~④,至今犹闻马蹄声。几多风云此际会,英雄不老壮士心。注:①呼伦贝尔多河流湖泊,境内大小河流3000多条,湖泊500多个。②呼伦湖又名达赍湖,方圆八百里,湖水面积2339平方公里。是内蒙古第一大湖。③敖包,蒙古族祭祀神灵、默许心愿的地方。④毛泽东词《沁园春·雪》“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相似文献   
2.
王锦慧 《党建》2013,(8):61-63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每当读到这著名的诗句,就会想起杰出诗人臧克家先生。他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创作生涯近80年之久,对我国新诗做出了卓越贡献。他的生命就是诗。  相似文献   
3.
旧体诗词能否有所突破、“新体诗歌”能否得以确立,毛泽东诗词给我们的最大启示,在于新的时代内涵同旧的艺术形式之间如何实现协调一致.毛泽东诗词虽是旧体,但它把美景、深情、大事、哲理融为一体,其内容使诗情、诗思、诗意、诗味都达到了新时代才有的高度,让人看到的是现代中国的活的姿影,体悟的是中华民族千锤百炼不朽的精魂.毛泽东诗词给我们的另一个启示是,旧体诗词要想有所突破, “新体诗歌”若能建立,还需要有艺术形式上的改进,铸造出一种源于旧体又异于旧体的新体式来.毛泽东寄希望于自由诗、格律诗、民歌能“取长补短,发展成为中国式的真正的新诗”.这种“新体诗歌”,实质上是推动诗歌保持与民族文化传统之间的血脉联系,外国诗歌只作参照,写诗少用古典,多造新词,也就是要汲取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特性和风尚的东西.  相似文献   
4.
周锋 《求索》2012,(3):184-186
中国新诗的形式建设中,格律诗体与自由诗体两种体式之争持续不断。事实上,中国新诗形式的核心问题是节奏,诗歌体式亦是根据节奏"相体裁衣"而来。从某种意义上说,新诗的形式就是以节奏为本的节奏体式。中国新诗在节奏体式的探求上,出现了主张走格律体之路、走自由体之路和先走格律体之路后转向自由体以及先走自由体之路后转向格律体等错综复杂的情况,究其原因是节奏体式的营构要和内在情绪的节奏相应合。  相似文献   
5.
陈漱渝 《民主》2013,(5):45-49
"本事"的含义是"真实的事迹"。传说《左传》的作者左丘明担心他的弟子各按己意撰写历史,故谆谆告诫他们:"论本事而作传"(《汉书·艺文志》)。文学作品离不开虚构,这已成为常识;但作品往往有其生活依据或人物原型,这同样成了常识。古代不少诗词原有"本事",被统称为"本事诗"。比如,宋代李清照的词作以"婉约"风格呈现于世人,固然跟作者的女性身份有关,但很多  相似文献   
6.
王光利 《求索》2011,(9):187-189
英美意象主义诗歌与中国诗歌在二十世纪初的互动对双方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在意象呈现方式上的契合,意象派诗歌主动向中国古典诗歌寻求营养与变革的驱动力。同时,中国诗歌受意象派运动的影响,冲破了旧诗格律与体式的藩篱,获得诗体的大解放,迎来了中国现代新诗的诞生。本文分析了中西诗歌互动的渊源,总结了中西诗歌互动过程中的得与失,对中国当代诗歌的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消息传到重庆,市民鸣放鞭炮,夜晚探照灯齐放,照耀得市区如同白昼。时任国民政府秘书长之职的王子壮赋诗《闻日寇投降狂喜书怀》一首以抒感慨:  相似文献   
8.
散木 《同舟共进》2011,(10):57-62
【左还是右:荡在秋千上的人】 1982年1月,胡乔木仿鲁迅《我的失恋》,作《歌者》一首,诗曰: 羡慕我的,赠给我鲜花,厌恶我的,扔给我青蛙。酸甜苦辣,为美的追求,这缭乱的云烟怎得淹留!在路旁劳动和休息的乡亲,凭咱们共死同生的命运,我要上高山,看人寰的万象,要畅饮清风,畅浴阳光,要尽情地歌唱,唱生活的情歌,直到呕出心,像临末的天鹅。  相似文献   
9.
何俊  李世俊 《湘潮》2008,(9):49-49
1923年对1925年新月诗派活动的前期,中国新格律诗的建立,从理论的倡导到形式的实践,与刘梦苇有密切的关系,沈从文在《对新文学有贡献的湖南人》一文中说“新文学运动诗歌部门,在民国十四五年可说是新月社诗派的前期。其中有个作者,以文字排比,格律谨严见称,名为梦苇的湖南人。”  相似文献   
10.
新诗的叙事语言是“大白话”,并向着两个方向提升:一种是艾青式的“现代散美”,另一种是李季式的“民间歌谣美”。新诗的叙事方式主要有三种:故事型、散型、情节暗寓型。新诗的叙事结构更加灵活多变,其关键性的突破在一个“大”字上,几乎想写多大就能多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