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各国政治   1篇
世界政治   2篇
法律   2篇
中国共产党   3篇
中国政治   6篇
政治理论   1篇
综合类   2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沙先贵 《当代贵州》2008,(17):48-48
本书作者围绕“三农”科学发展剥茧抽丝,旁征博引,层层递进,既有理论的周密分析,又有实践的认真总结,既评述了当前我国的“三农”问题,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野、新的观点,又让人们更加认识到“三农”问题对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社会长治久安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各种资料中,中国抗日战争到底消灭了多少侵华日军,一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团。按照美国学者根据日本战中统计计算,在大陆被击毙的日军,共计四十四万余。研究抗战历史的专家张忠义先生,旁征博引日军史料,也得出  相似文献   
3.
李敖 《法制博览》2009,(24):11-11
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演讲完之后,他问在场有多少人打算原谅自己的敌人,大约有一半人举起了手。显然,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于是他旁征博引,又讲了20分钟,然后再次提问。这回,有80%的听众举手愿意原谅他们的敌人。心理学家仍不满意,  相似文献   
4.
由中华书局发行的牟钟鉴先生的《君子人格六讲》一书出版了。作者说,数千年中华文明培育出无数精英,成就了中华民族的伟大,使之历久弥新,其秘密在哪里?一是提炼出"君子"作为人格养成的范式、道德自律和监督的公认标杆;二是做君子的道德要求、道德教化实现为活生生的人的言行,造就了许多君子人格的榜样。作者殚精竭虑深入思考,旁征博引深入浅出,构建了"君子六有"的理论框架,即:有仁义,立人之基;有涵养,美人之性;有操守,挺人之脊;有容量,扩人之胸;有坦诚,存人之争;有担当,尽人之责,并以一系列历史故事和道德群英作佐证。  相似文献   
5.
正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定价:32.80元本书由"国学概论"和"国学略说"两部分构成,均为太炎先生晚年讲授国学的成熟之论。全书文字浅显易懂,旁征博引,既接地气,又不失高雅,堪称国学入门的首选读物。"国学概论"主要论述中国经学、哲学、文学的发展演变,及其阶段性特点、代表人物和主要著作;"国学略说"主要讲述了小学、经  相似文献   
6.
罗学亮 《人大建设》2009,(11):42-43
柔性接访法是人大信访工作实践中探索、尝试的一种新方法。与刚性工作法的当机立断、直截了当和坚毅果敢相比,柔性工作法突出的是舒缓细腻,使人大信访工作者在接访工作中融引领、互动、建议、旁征博引等工作方法于一体,从而水到渠成。采用这种工作方法接访,更切合人大信访工作的实际,有利于来访群众理性表达信访诉求,也有利于促进信访问题的有效解决。  相似文献   
7.
3月26日下个,学院邀请中兆中央文献研究室副主任陈晋作了题为《毛泽东的读书生涯和政治实践》的学术报告。报告中,陈副丰任旁征博引、娓娓道来,生动趣味、深入浅出,给大家描述了一个作为“读书人”形象存在的毛泽东。对于书的热爱和执着,成就了毛泽东的人格、魅力与事业,让毛泽东真正成为奇男了,成为伟人,这种读书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最好的报复     
有个心理学家以“宽恕你的敌人”为题做了一次精彩的演讲。演讲完之后,他问在场的有多少人打算原谅自己的敌人,大约有一半人举起了手。显然,心理学家对这个结果并不满意,于是他旁征博引,又讲了20分钟,然后再次提出同样的问题。这回,有80%的听众举手。心理学家仍不满意,继续高谈阔论了15分钟,此时大家已饥肠辘辘,除了一位坐在后排的老太太外,其余的人举起了手。  相似文献   
9.
逻辑课教学和其它学科教学相比有一个显著特征,那就是内容相对枯燥,讲起来比较抽象,容易流于形式,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旁征博引是通过广泛引用材料来达到论证充足的目的,旁征博引是讲好逻辑课的基本要素,在课堂上旁征博引,能够丰富教学内容,提升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相似文献   
10.
苏芯 《乡音》2012,(6):35-35
如果你写文章时特别喜欢旁征博引,《思想实验》一定是你的必修课。即使你是科盲也能看懂,那些有趣的案例会很快让你心领神会。在人类的智慧史中,有这样一类狂想,它们基于科学的事实和根据,用已有的原理和知识设计出一个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难题,引起众人跨越成百上千年的思考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