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0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1篇
各国政治   86篇
工人农民   9篇
世界政治   46篇
外交国际关系   77篇
法律   266篇
中国共产党   267篇
中国政治   423篇
政治理论   206篇
综合类   40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29篇
  2012年   159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53篇
  2009年   187篇
  2008年   160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65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45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1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Meta理论是研究理论的理论,对于理论的构建起指导作用,因此,Meta理论是一个更高层次的理论。本篇文章试图使用Meta理论的一般原则,对翻译理论的构建提出一些思考。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相信这一初步研究对翻译研究、翻译教学以及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会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郭璞为东晋著名的训诂学家,著作颇丰,仅《尔雅》方面著书就有四种,其中《尔雅注》影响尤深。训诂术语不仅反映训诂学的研究内容与方法,而且反映训诂学科的发展水平,《尔雅注》中训诂内容丰富,训诂术语较为完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东晋训诂学的发展水平,对《尔雅注》术语进行分析将有利于求得对东晋训诂学现状的深层次认识和动态把握。  相似文献   
4.
文章对英语习语的常用翻译法及其理论进行了一些探讨。提出了直译、借用和意译三种最基本、最常用的英语习语的翻译法。每一种语言都具有自己的强烈的文化色彩、地域色彩、民族色彩和宗教色彩。这就要求翻译工作者必须具有跨文化交际意识、深刻理解源语文化的内涵,明白两种文化的生存差异,了解两种文化的相容之处。合理、恰当、灵活地运用各种翻译法,把翻译工作做好。任何一部优秀译作,无不是多种翻译方法综合运用的完美产物。  相似文献   
5.
李虹 《农村青年》2007,(3):26-29
王琼是湖南省祁东县白地市镇人,育有一儿一女。2001年春节过后。她把两个孩子托付给父母,跟随丈夫到浙江省温州市打工。本来,她是可以在温州发展的。可是后来,她又回到家乡,并且干了一件谁都无法想象的事情。  相似文献   
6.
周国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6):156-156,158
本文通过简述翻译教学的现状,试图说明加大非文学类翻译教学力度的合理性、可行性、紧迫性和必要性,并对如何加大非文学类翻译教学力度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语言和文化两者密不可分,同样的语言在不同的历史文化和习俗背景下所产生的语义和效果不同。因此,翻译中存在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翻译能力在大学英语教学与测试中是否达到《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大纲》和《课程教学要求》是否切实落实在教学与测试中,教学和测试是否已有具体可操作的计划、措施和检查机制,这些都是未知数。调查发现教师对学生翻译能力的要求和标准在制定计划、课堂教学、练习、测试和评价等环节中的模糊认识和混乱局面将依然存在且短期内难以改变。  相似文献   
9.
曾凤英 《各界》2007,(6):62,67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来看,隐喻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现象,更重要的它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文章从文化认知的角度来解读英语隐喻,并提出英语隐喻的翻译策略,认为:英汉存在文化交织的隐喻应采取异化翻译;英汉存在文化鸿沟的隐喻应考虑归化翻译与异化翻译相结合;英汉存在文化冲突的隐喻应采取归化翻译。  相似文献   
10.
“朱生豪”这个名字.对于今天的人们来说,也许不太熟悉。然而,当你捧读英国艺复兴时期的大师、“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莎士比亚的中译《莎士比亚全集》(下简称“莎集”)时,你就会发现这部200万字的宏篇巨的中译,就是朱生豪。他翻译的莎士比亚剧作,在中国化史、翻译史上树起了“创世纪”的碑,被誉为“译界楷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